余姓源于黄帝之二十五子。其历三世后至罕。罕因管理援官有功,封为诸侯,为钱越王。钱越王生三子,分别取名为文碟、文昌、文献,并以“钱”析为“金”、“余”、“戈”,赐姓三个儿子。“金”赐予文献,余赐予文像、“戈”赐予文昌。余姓由此而产生。
文伟十九世裔孙叔虞封于晋,再传三十八世后裔由余。东汉应勋《风俗通仪》亦记载余氏系“秦由余之后”。据《史记.秦本纪》载,当时由余因避战乱由晋逃到西北部的狄戎,并在狄戎做官。春秋时期,狄戎王惧秦日益强大,派由余出使秦。秦穆公问由余治国之道,答日:“恭俭则昌,骄奢则亡。”又问五帝三王盛衰之由,皆一一据理答之,甚合穆公之意。穆公大喜,有意用之。穆公遂一面挑拨狄戎王与由余的关系,使狄戎王对由余起疑心;一面赠给狄戎王歌舞伎十六人,以迷乱其志。自此,狄戎王整天同这些歌舞伎饮酒作乐,把政事丢于脑后。由余数次进谏,狄戎王不听且不快。由余深感狄戎不是久留之地,再者,秦穆公又屡次派人游说,遂离狄戎到秦。由余在秦国受到穆公的厚待加重用。常常“同席而坐”、“同器而食”。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秦用由余谋伐狄戎,益国十二,天地千里,遂霸西戎。”由余为秦国“广地盖国”、“西霸戎夷”立下汗马功劳,受封泅州下那郡(今江苏唯宁县西北)。
历十六世,至公元初,由余后裔传至祀公、祯公、祥公。祯公仕光武帝有功,封新安郡。新安郡余姓尊祯公为新安郡始祖。又历680余年至唐代,传至祯公三十代后裔钦公(亦有资料为青公)。唐玄宗年间,钦公任建阳令,生两子:长子为果公(一为焕公);次子为娘公。朋口上首等地余姓便是娘公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