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夏禹禅让位给伯益,启继帝位建立夏王朝,公元前2197年启封其子若木为徐国君。徐国在今之江苏徐州,若木王以国为姓,即徐姓之开始。若木王是徐姓第一代始祖,徐氏自封姓至现在有4198年的历史。
秦朝,若木王五十九世后分东、北、南三支繁衍。东支到日本,著名方士徐福,开世界航海移民之先河,将祖国民族先进文化传播至日本。现在日本民间仍尊称徐福为“神武天皇”。北支留居北方黄河中下游各省。南支迁移到长江以南各省。
入莲开基
东汉时期徐释公是徐福的堂弟,恐受朝廷视为“叛族”之珠连,举家远走,隐居江西南昌。由于道德高尚有“南州高士”之称。近代南方各省之徐氏多数由南支繁衍,故称释公为“最高始祖”。现在分布在大江南北以及侨居海外之徐氏后裔,绝大多数属于南支,也称南方派。南方派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后裔有几百万人,多数勤俭朴素,不辞劳苦,所以出海谋生人数众多。
(一)北团徐氏。
宋末徐氏太始祖二郎公绩著连城。连城一世太始祖二郎公又名全,原住江西石城,宋末从江西石城迁到连城北团定居。公恩封“长者”,德高望重,名扬千里,大儿官封小评史,二儿官封大评史。曾孙十二人,曾侄孙一人共十三人,个个聪明能千,誉称“十三天”。由于人才出众,资本雄厚,百业俱兴,生意兴隆,大发其财。从二郎公定居连城北团徐坊至现在历经700余年,繁衍28代。自二郎公始播衍分布在卤内外各地的直系同根同源的后裔有40多万人。
(二)赖源徐氏
赖源徐姓南宋末由宁化石壁迁连城赖源,迁来时住在百家凸、屋场坂等处,经历几代后搬至现在的赖源下村住地,当时有好几个同宗不同祖的开基鼻祖,各嗣有祠堂,都称东海堂为郡首。下村以习惯称为上营、下营,又以习惯称九甲、七甲、一甲、四甲(为清代保甲制),700余人。
上营九甲:开基祖徐氏庚四郎公(又名徐隆德),现已25世,有后裔300余人。据载二世次子汉武公迁经陵(金陵),十二世有一裔孙迁宁洋县。
七甲:开基祖徐隆满公。遗下子孙清末时有迁连城北团、曲溪。
下营一甲:开基祖徐氏一郎公(又名徐定兴),遗下200余人,至今已24世(据说早时有迁往台南,又说是迁往龙岩铁场,又疑是铁场迁来)。
四甲:开基祖徐氏绣公(又名徐再兴),遗下200余人,至现已25世。十一世有一裔孙迁首溪。
另,下村有一小地名张家坪,也是徐姓一始祖,清代中期迁龙岩,现已知万安乡皮寮属这一脉。
播衍
一、北团徐氏始祖二郎公裔孙
1、迁本县
二郎公六世仲得公又名永柱公,生于明初永乐五年。原住徐坊,后迁溪尾定居,至现在历经600余年,播衍28代500余人(不含迁出省、县外人口),分布在溪尾、洋塘背、无祀台、姚坪四个自然村(十世祖邦良公迁姚坪定居)。
2、迁本省
二郎公四世天祥公即天瑞公,系永定县徐氏开基始祖,现已传下27代,2000多人。(永定县徐氏族谱编辑徐始权2000年9月27日给徐思旺复信提供的材料)。
二郎公八世孙景聪公,从北团溪尾迁入邵武定居,已播衍20代后裔1000多人。
3、迁外省
(l)二郎公四世天庆公后裔迁广东省蕉岭县定居,现已播衍27代5万多人,占该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天庆公在江西万载县播衍的徐氏后裔现有1万多人,在台湾播衍的,已有3万多人。二郎公播衍到广东省梅县、五华、白云、深圳,广西壮族自治区,澳门以及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后裔具体人数不详。
(2)二郎公四世天锡公后裔迁广东省陆丰市定居,现已播衍至28代7000多人;迁广东省陆河县、揭西县、深圳市,澳门、香港以及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南亚播衍的后裔具体人数不详。
(3)二郎公十七世后裔孟武迁江西省南昌市定居。
二、赖源徐氏
赖源徐庚四郎后裔于明洪武年间有迁广东省揭阳、蓝田都浦头乡,并续衍平远、五华、台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