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汝南郡、武威郡),据家谱载,廖姓始祖叔安是商汤第三十子,封为“超国”(现今河南省塘河县)国君,叔安的裔孙以“咫”为姓。春秋时,因连年风灾,三十七代孙庵伯把咫字的风旁去掉,加上广头即改“庵”为“廖”。
晋代前的廖姓都承祀汝南郡,廖子章任晋佐卫镇国大将加封武威大守后,裔孙分立出“武威郡”,近千年来闽、粤、赣的廖姓有三子分三郡和九子分三郡(武威郡、清河郡、太原郡)之说。查廖氏永吉公家谱,清河郡为舅氏张伯贮的郡,太原郡为外祖父王寿贮的郡。后来,廖姓都承祀武威郡。
首溪镇墙里村的廖姓、赖源乡大河祠的廖姓、宣和乡城溪村的廖姓及文亨乡亨明村的廖姓同属武威郡,都是随军南迁的廖从宪的裔孙。《廖氏永吉公家谱》云:晋代佐卫镇国大将军廖子章次子廖从宪(大总管)从京都洛阳迁浙江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开基。其孙廖钦袭父职镇守赣州府,生八子,各任赣、闽、浙的知府、刺吏或县令;七十八代廖延龄迁吉安;八十三代四十一郎公从宁都迁宁化,生九子,派衍于闽西、粤东和赣东南。
入莲开基
一、赖源廖氏
廖姓聚众于闽,始自一世镇公。镇公乃吉王府司马(与花公开出)。九世刚公系出自宋崇宁丙戌科进士(公元一一O七年),官至宋尚书,原住顺昌县交溪乡;至二十世五公、八公,再迁至龙岩集贤里孔党村(今龙岩白沙孔党),开宁邑(漳平双洋)长发祠,称心祖五公、恒祖八公,共修二十四户谱,分居龙岩、永安、漳平、连城。
二十四户之一万篙户二十一世仲一郎公,原住漳平邹家山,后迁至连城赖源河祠际溪,入连城籍,改名六九郎,为始祖。至今已传二十二代,至四十三世。居住赖源河祠张公垄、际溪、岌头,人口约400余人。
二十四户之一善庆户迁入马池塘,为始祖。
二十四户之一恒祖八公迁入新罗区白沙镇陈地坑,其裔尔后迁入杨公祠开基。
二、首溪墙里、宣和城溪廖氏
八十五代廖循政,字宝蕃为宋代参政大夫,从宁都迁上杭永定交界郭坊开基,并在上杭县东门城内建祠,名日“一本堂”。廖循政与廖高峰合建祠三座,省城福州为“玉森堂”,龙岩为“同钵堂”,汀州府为“庵国堂”。廖循政生于唐庄宗三年,卒于宋仁宗二十七年,享年127岁,夫妻合葬于上杭县炉丰乡。“一本堂”又称“一世祖”,裔孙派衍于龙岩、永定及粤东等地。
(一)首溪墙里廖氏
循政公五世伯六郎从上杭城关迁古田镇,生九子,建祠于赖坊村称“成翘书院”。六世千五郎又从古田迁入小吴地,建祠“荣千堂”,生二子,长子仲一郎迁泉州开基,次子仲二郎原地繁衍。十七世廖有贵生五子,次子廖观养在明末清初从上杭古田小吴地迁到连城县首溪墙里村开基。
廖姓在墙里村繁衍贵、兴、高、德、福、永、长、徐、步、道、发、文十二代,人口270余人。
(二)宣和城溪廖氏
伯六郎九世裔孙祖诚三子六十郎从上杭县古田镇迁至长汀县南山镇廖坊村肇基。六十郎列十三世顺清,随母入迁连城宣和城溪村张地坑自然村。故宣和廖姓以廖坊六十郎公为始祖。宣和廖氏从廖坊六十郎公起算,已播衍二十二代。约有人口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