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姬姓),武王伐纷时,封于辛(陕西西安)为毕姓,世称毕公高。
裔孙毕万,因为毕国被西戎攻灭, 便投奔晋国,成为晋献公的大夫,因立功,被封于魏(山西苗城),后以封地为姓,成为魏氏始祖。其后建魏国,都安邑,成为战国七雄足一。二十三世裔歆公任钜鹿太守(今河北晋县)遂卜居该地。《晋县志辑》称:魏氏祖居下曲阳,历汉至晋、魏、齐、周、隋、唐世为望族,史不绝书,实自歆始。魏氏堂号“钜鹿’出此,后人称散公为钜鹿祖。四十四世裔谟公字申云,唐文宗时拜右补阙,宣宗时任平章事(宰相),后迁江西南昌隐居,为魏氏南迁始祖。
入莲开基
(一)魏坊魏氏
毕公五十九世裔文俊公,字太基, 公登宋进士,任沙县教谕、知县,后年老返乡路经清流篙溪,观其山清水秀,地处平宽,遂定居花果园。病逝后,葬于大铺上“盘龙形”,现为清流县文物保护单位。文俊公为清流县魏氏始祖。其后裔分枝本省的宁化、明溪、永安、连城、长汀、建宁、福州、三明以及其他县市繁衍。
魏坊魏氏开基祖千三郎公。毕万公六十五世裔孙寿清生三子,长千一郎、次千二郎、三千三郎,原居住在清流县仓盈里梓材坑,于元至大年间千三郎从清流县仓盈里梓材坑迁至连城县西隅魏坊立业。千三郎为魏坊之始祖。现已传至24代,有裔孙400余人。之后,也有裔孙迁往本县的横坑、乱石(庐屋)、莲峰镇水南尾等地。还有迁至广东省的夏阜(五华县的横陂)。
(二)新泉魏姓
唐末,远四公由山东一路南迁至江西广昌甘竹择地定居,成为该地魏姓肇基祖。远四公的第十六代裔孙仲九郎于南宋后期从广昌甘竹经长汀来到新泉汤背暂居,随后又沿河往下迁到离汤背五华里的长汀(今属上杭)南阳陈坑背筑室定居,为陈坑魏姓开基祖。仲九郎公第六子念六郎(满郎),由陈坑迁移至新泉官庄江坑,为当地魏姓开基祖。现已繁衍22代,80多人。
仲九郎公五代裔孙应山, 从陈坑搬迁至新泉官庄坪上(今溪背),为该地开基祖,已繁衍17代,40多人。
仲九郎公十二代裔孙止达,字春华,陈坑迁至联溪村岭下自然村,为当地魏姓开基祖,已繁衍11 代,有90多人。
仲九郎公十五代裔孙天喜, 从陈坑迁新泉西村魏屋定居,为该地魏姓开基祖,已历8代,有6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