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谱牒

曹氏

创建日期:2014-10-13 | 字体显示:

曹氏来源,按《中国姓氏大全》介绍,有四支。连城县宣和乡曹氏之源是中国古帝撷项玄孙陆终的第五个儿子(陆终共有6子)名安,封在曹国,子孙以国为姓。曹氏郡望为蘸国郡。

入莲开基

唐末,中原汉民南迁,曹姓裔孙大部分迁居江西、浙东。再次南迁时又迁徙闽北。后有一部分人为避战乱,再移居闽西山区。

宣和曹氏的上祖宁公,原居浙江温州,是宋代朝散大夫。其子椿公,任武节郎,护守汀州。宁公之孙远生(又名南老),曾任泉州府惠安县尹、上杭牧,后升汀州牧。远生到任数日,暴病身亡。远生儿子至刚(又叫大郎),年幼随母扶框回浙,路经宁化会同里吴家案时,因大雪封山,道路难行,择穴埋葬。此地今名曹坑。至刚与母留此守坟。至刚成婚后独生六郎(又名振纯),后迁居榆林(今宁化184上曹村)。六郎生八子,即十一郎、十二郎?.十八郎。其十一郎至十六郎裔孙,有一部分仍居宁化曹坊、塘头、六善里,其余多数已迁居江西瑞金、广东寿洪、福建龙岩、长汀、上杭等地,还有一部分迁回浙江;其十七郎迁长汀金花坊(即今长汀东街的郭屋、张坊、李岭等地),十七郎之子伯三郎迁宣河(即今宣和);其十八郎迁上杭南蛇(今南岩)。

宣和曹氏开基祖伯三郎生四子:千一、千二、千三、千四郎。据谱记载,千二、千三郎迁往广东,早已失去联系,他们的裔孙流至何地不详。千一郎和千四郎两脉孙除大部分留居宣和曹坊外,也有移居各县各省的。现将查考到的情况分述如下:

(一)迁居本县的有4支,现有人口约1.2万人。

1、伯三郎的长子千一郎后裔,大部分留居宣和曹坊下门,即今下曹、中曹、新曹村。

2、伯三郎第四儿子千四郎裔孙,大部分留居宣和上曹村、溪头、洋背山等自然村,新曹村也有一部分。其中福荣有一支则移居文亨乡富塘村。

3、伯三郎的长子千一郎的第十一代宗昌,迁185新泉镇高屋坑、上罗地及今新泉移民新村。

4、伯三郎的四子千四郎的裔孙第23代家麟、六老,在清朝两兄弟皆迁连城西门水南尾。

(二)迁居本省其他县的有

1、伯三郎长子千一郎裔孙有4支迁居上杭县。分别是:

(l)七世松寿,迁上杭县才溪镇东坑村,其子仲二迁才溪镇黄竹村;仲六的玄孙宗庆又迁上杭射山桥。

(2)七世继山(又名长寿),迁上杭县临城,其裔孙后又散居张滩、水西、旧县、梅溪一带。

(3)八世聪宝,迁上杭县官庄,其裔孙散居对阪坑、大坑头、官舍、羊枯、龙山下。

(4)八世世杰,迁上杭县通贤、蓝田。

2、伯三郎四子千四郎下传七世三十郎,迁至长汀县元坑。

3、伯三郎二十二世高载,迁明溪汉仙镇,人口已有600多人。

(三)迁居其他省市的,除上述千二、千三郎迁广东外,还有裔孙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迁居北京、黑龙江、湖南、南京、台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