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
曾氏原出姐氏。公元前廿一世纪,黄帝后裔夏禹帝第五世孙少康王执政,封其次子曲烈于都国,这一房子孙在舒国相袭了近两千年。直到春秋时代(公元前567年秋)苔人灭翻,太子巫到邻近的鲁国(今山东省嘉样县南武城)去做官,同时,以故国的国民“去邑留曾”而成为曾姓,故曾氏郡名“鲁国堂”。
天下曾氏中国人,全部一脉相承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功臣—史称儒家“宗圣”的曾子。太子巫五世孙曾参,字子舆(即曾子)是曾氏的始祖,生于公元前505年,官封莱芜候,孔门高弟,性至孝,著《孝经》、《大学》等经典著作,提倡“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儒家学说的主要继承和传播者,经唐宋以来被历代帝王救封为成)国公“宗圣”,坐于十哲之次。与孔姓一样,封赐圣贤曾姓后代的3。字派语: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字派全国统一,世代承袭至今。
宗圣公为曾氏始祖,下传至今已有2505年,曾子十五传汉朝关内侯曾据,因王莽篡权,忠义不仕奸党,拒不受相,为免遭戳杀,挚族人千余由山东南迁江西庐陵吉阳(今江西省永丰)。传至曾子三十三世唐朝大司空尚书曾垂,生硅、旧、略三子,其三支后裔先后迁山东、湖南、广西、四川、浙江、江西南丰、福建宁化、广东等地,繁衍我国南方各省和港澳台地区以及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以台湾省为例,是明朝福建曾振赐到台南开基,后繁衍台湾各地,以新竹、台南居多,现曾姓成为台湾第16大姓。香港的曾氏仍为望族,爱国名人、学者、豪富不少,如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金利来集团公司董事长曾宪梓博士、香港千亿集团董事主席曾永生和新加坡富商曾良材等等。
作为孔颜曾孟四大圣贤之一的曾姓,名门望族,宗支日繁,现成为中国汉族排列第38位的大姓,历代出宰相公侯、文武将官、贤官富豪.人才辈出。如宋朝宰相曾公亮、曾布和著名文学家曾巩等。汉代曾子八传孙曾炜修曾姓族谱以来,直到62世曾文正(国藩)是清朝重臣,两江总督,倡议天下曾姓重修了通天族谱,全国统一,分为东宗(山东)、南宗(江西吉阳),支派分明,记载了汉唐宋元明清以来2300多年曾姓脉络繁衍史。曾氏族谱还有一大持点,即由清朝皇帝钦赐“省身念祖”四字、刻成双龙篆字圆形红印图章,族谱逐页戳盖,以杜抽添防伪,可算是中华民族中最具有特色最完整的族谱。
曾氏家族还有一个比别人更幸运的地方,就是曾氏一直名高望重,但长久以来却始终未曾发现有被外族或外姓所冒姓的记载。换言之,天下所有曾姓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春秋时代翻国太子巫,系出自上古圣君夏禹,名符其实的“4000年前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