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
黄氏系古帝额项的裔孙。相传陆终次子南陆(讳定,字惠连)食邑于黄(古代黄国,赢姓,在今河南演川西)。黄国被楚所并后,子孙以国为姓,故南陆为黄姓始祖,迄今4000多年。
从南陆传至二十三世渊公,生于江夏之城西,其后世子孙森森、衣冠振振,成为望族,故堂号称江夏。
黄氏先从江夏迁至河南汝宁府光州,后于唐嘻宗光启元年(885年)入闽,I.居邵武仁潭乡,再迁邵武和平中城堡潮石街。传至一百一十代(又有一说一百一十九代)峭公,名岳,字肖山,定居今邵武市和平镇坎头。
黄峭公娶三妻:上官氏、郑氏、吴氏,三房妻室各生7子,共21子。至后周广顺元年(951)黄峭公做八十寿诞之际,召命诸子,令三妻名下各留长子侍奉,其余18子各迁异地,自创家业。所以,后来闽、粤、琼、浙、赣诸省和港台以及海外各国黄氏宗族多为峭公后裔。入莲开基
连城县黄氏分布很广,但主要聚居地是庙前镇芷溪村、芷红村、芷星村、坪头村,隔川乡隔田村、隔川村,文亨乡田心村,北团镇溪尾村、孙台村、山龙村,宣和乡城溪村、黄沙村、科南村,朋口镇的岗头村、瑶里村、马埔村,莲峰镇的赤岭村、鹤鸽村,揭乐乡的黄坊村、官庄村。
庙前镇芷溪片(含芷溪、芷红、芷星、坪头村)黄氏开基祖庚福公,是黄峭公第十子黄化公的一脉裔孙。黄化公(南陆列一百二十世)先迁汀州府宁化,下传七世俊德,迁居连城。俊德之孙六十郎(南陆列一百二十九世),移居连城褚岭;再下传七代即庚福(列一百三十六世),于明成化年间从褚岭迁居芷溪。坪头村黄氏开基祖与文,系溪尾开基祖黄亮公的二叔。
隔川乡隔川村黄氏,开基祖万一郎。谱记:万一郎公是黄峭公第十子黄化公的一脉裔孙。传至一百三十六世万一郎,先在上杭成家,后又到隔川另娶家室,传宗接代。
隔川乡隔田村黄氏开基祖黄绍,讳朝经,又名念一郎。谱记:念一郎公是黄峭公第十六子福公一脉裔孙。福公先迁福州洪塘乡,其第九子庆五(讳定),为宋举人,庆五之孙子显,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迁居清流县洞口水南坑。子显第四子少卿,又于宋绍定元年(1228)由洞口迁居清流田源。少卿次子隐的第四子黄绍(又名念一郎),先分居于田口,后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举家迁至隔口田,即今隔田村。
北团镇溪尾村黄氏开基祖亮公。谱记:亮也是峭公第十子(郑氏次子)黄化公一脉裔孙。黄化下传第八代大郎,由宁化迁入我县城关塔下街;三弟三郎,迁入我县文亨田心村。黄大郎生七子,除二子廿二郎、三子廿三郎留守田心外,其余5子各迁他乡。大郎下传至第四代公九,生四子;其弟三子与隆,生黄亮,在明成化初年迁北团镇溪尾。
莲峰镇赤岭背黄氏开基祖献公。谱记:献公系峭公十六世繁(同菜)公的一脉裔孙。繁公再传十六世是日吴,日吴任山阳县令,生三子:长子安远移居长汀宣河之科里(今属连城管辖),次子安高,任汀州路判,后迁居连城上街黄屋。安高再传第八代素公,生二子,次子献,于明嘉靖年间贡选广东合浦县令。时遇合浦侄人叛乱,献受命调集府督官兵征剿,平乱有功。后辞官回梓,皇上特封其第府为“郎官第”。献生四子:合、城、邑、宫。邑的第五子正仪,由连城上街黄屋迁居赤岭,认献为开基祖。
莲峰镇鹤鸽村黄氏开基祖为宗岱公,是由宁化石壁迁来的。
城关上街黄屋黄氏开基祖安远,系黄萦后裔。繁传十六世日吴,生三子:安远、安高、黄昊,安远于南宋末随弟黄昊、安高从长汀宣河迁入连城城关上街开基。
宣和乡黄氏:除城溪、科里村黄姓开基祖分别由本县隔口田、城关上街黄屋迁去外,黄沙开基祖胜宁(万十郎长子),下城溪开基祖彦三(万十郎次子)是由上杭石牌前迁来的。万十郎的曾祖父念一郎,原居宁化石壁,于绍兴年间迁上杭石牌前。另有资料载明:北团镇柯坊村黄氏开基祖是从清流灵地迁徙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