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谱牒

林氏

创建日期:2014-10-21 | 字体显示:

林氏

 

林氏是黄帝轩辕氏的裔孙。林姓太始祖是比干(黄帝第开三世孙)3100多年前,商末,殷封王暴虐、荒淫无度,国势危殆。受命辅佐的比干(纷王叔父)屡次劝谏纷王,封王不但不听,反而将比干剖腹验心。比干夫人嫣氏带着身孕三月携脾女四人避难于牧野,后在长林石室产下一男,因产地泉水涂涂,取名泉。周武王伐纷,族表比干忠烈,并赐比干之子姓林,名坚,拜为大夫,食采清河,后移封博陵(今河北省鑫县、安平、安国、博野一带)。到春秋时,林氏裔孙已散居周、鲁、齐、卫。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林氏裔孙又相对较多地聚居济南。到了晋代,多人跟随元帝南迁,渐在西河(今河南省淇县)形成郡望,故称“西河堂”。另有列长林(u长林”系坚公出生地,“列长林”即从林坚算起)开四世皋的四世孙挚公之子辟疆,随孝景帝经略齐郡(后改称济南郡),子孙繁衍,也逐渐发展成望族,称“济南堂”。

列长林六十三世颖,字元从,礼之子,居于科梓桐。晋憨帝建兴三年(315)任徐州别驾,后迁黄门侍郎,随司马睿渡江,寓居江左。夫人郁氏生二子:憋、禄。

憋公,字世兴,晋憋帝建兴四年任殿中侍御史,后迁下科太守。夫人韦氏生六子:鉴之、宣之、庆之、侃之、旭之、敬之。因六子俱贤,时号“六龙”。鉴之后裔徙居台州、温州等地。

禄公,字世荫,初任琅哪王府参军,永嘉元年(307)随司马睿镇守建邺,东晋太宁三年(325)奉敦镇守晋安,为闽林始祖。

列闽林十六世披(733815),字茂则,万宠之子。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披二十餐明经耀第,任将东令,后任潭州刺史、浮州司马,康州刺史。夫人郑氏生五子:苇、藻、著、荐、哗。续娶陈氏生三子:蕴、蒙、迈。又娶朱氏生一子:羡。披生九子于唐贞年间先后登第,均任刺史,故称“九牧林家”。九兄弟之裔分九房。后裔蕃衍各地。

入莲开基

 

林氏迁入连城定居繁衍,藻、五房哗之后裔共有七支都属于“九牧”二房

 

 ()林坊乡林氏;

()首溪镇璧洲村林氏;

()莲峰镇连阳林氏;

()新泉镇林屋坪村林氏;

()首溪镇吴坑林氏;

()北团镇山下村林氏;

()姑田镇新街林氏。

现将各支入连之源简述如下:

()林坊乡林氏始祖伯八公,“九牧”五房哗公(通州刺史)后裔,系闽林始祖第三十六世裔。先居剑州(南平)虞栏阁,宋末,因避战乱隐居清流螺村南山下,后徙居清流李家林家城。她马氏生六十郎。六十郎,号连城,又于元甲子年(1264)由林家城迁入连城南顺里水西半径堡(即今林坊乡所在地)定居。现已传至廿七代。人丁75。。余人。是连城林氏一支旺族。

()首溪镇璧洲村林氏始祖十五郎公,系闽林始祖第二十三世裔、“九牧”二房容州刺史藻公派下第二支。十五郎的父亲直门,曾移居榕城甘蔗州,因避宋末战乱,十五郎从甘蔗州迁徙至连城璧洲定居。

()莲峰镇连阳林氏始祖祖诚公,系闽林始祖三十二世裔,属“九牧”二房藻公传至惠公的裔孙。祖诚公的上祖(.惠公之曾孙)已移居福州林埔,传至祖诚公时,因遇连城乡贤许景辉(被授武略将军,任职福州临江路),两人相识后,许见祖诚系福林世育,且品德高尚,便答应将女儿许四娘给祖诚续配。1297年,为避金元乱日,许景辉便携婿来到连城定居,遂成连阳林氏开基始祖。至今已下传26代,人T2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