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谱牒

马氏

创建日期:2014-10-21 | 字体显示:

马氏

马氏郡望为扶风堂。连城县四堡乡马氏族辈歌日“大化隆洪柞,源从伯益传。勋华启昭穆,沟美扬英贤。茂桂宣芳远,乔松锡寿金。云扔尤孔耀,显允万支延。”这首马氏族辈歌首句道出了马氏的起源。

伯益何人?伯益是轩辕黄帝孙子撷项之元孙。伯益(即伯臀)因掌虞衡有功,被夏禹立为相。到周穆王时,伯益第十三代裔孙被赐食赵城(今山西平阳府),于是以赵为姓。赵城属晋,至周威烈王灭晋后,命赵籍为诸候,与齐楚燕秦韩魏六国并立称王。周穆王四十六年,秦伐赵,赵王派伯益裔孙赵奢带兵抵御,破秦兵于阔与(今山西新州),得胜而归。适时西凉韦蛮贡一红斑马,倔强不驯,非倒卧即仰立,人称顽马。赵奢试骑,控纵自如,大称良马。赵王即赐奢,并封奢为马服君。从此赵奢的裔孙就以马为姓。故后人有称“赵马原是一家人”。

连城马氏聚居地除四堡马屋外,还有塘前乡水源村。

入莲开基

 

()四堡马屋马氏始祖七郎公,因宋末金兵入侵,跟随祖辈从中原迁徙至福建,初居宁化邱源,后移居安乐马家围。因七郎家穷,难以糊口,又辗转到四堡赖家墟一户姓赖的地主家当长工。不久,七郎在田寮养了一只母鸡。母鸡在芒草丛里做窝、产蛋。过了一段时间,母鸡从芒草丛中带出一群小鸡觅食。七郎忖思,母鸡做窝之处定是风水宝地。于是在那里搭起了一间草棚作住处。后来,七郎与一名教化女结为夫妇,开始开荒种地,生儿育女,逐渐发展成马氏大村。明朝初年,该村名叫万寿村。传至十一世马驯,中了进士,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村名改为折桂乡。后来,又因周围赖氏、肖氏、王氏、黄氏、邓氏、谢氏、张氏先后他迁,全村成了清一色马氏,故又把村名改为马屋。今留居马屋村马氏人口5000多丁。

()塘前乡水源村马氏始祖魏伯二郎公,字均德,与高祖叶郎公(字日庆,号仲翔)原居清流仓龙九都村头(现清流县炜埔乡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后移居清流县城。叶郎公娶三妻,生七子,王三六娘生定叔、顺叔、元叔;邱妙招娘生泰叔、寿孙;罗辰娘生和叔、陈叔。他们发家置业于仓龙、北团等处。到了14066月,因连城亨子堡罗天麟率兵反元,不久攻破清流县城。率公护城的叶郎公带领和叔、定叔等兄弟及众乡勇皆在护城中捐躯。祖她王三六娘、邱妙招娘、罗辰娘协力抚孤,携幼子顺叔、泰叔迁居水源村开基繁衍。传到八世祖,因水源与迪坑两村争夺地盘,又有辛保公移迁至南坑村(与水源村相隔约一公里的一个自然村,今仍属水源村管辖)。南坑自然村现有人口260多人,水源村现有马氏人口400多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