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谱牒

沈氏

创建日期:2014-10-21 | 字体显示:

沈氏

沈氏最早太始祖是周文王第十子耽季公。武王有天下后,聪季公受封食采于沈国。沈国即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一带,国都在安徽临泉县治沈丘集,其领域辖及后世所称之沈亭。据古籍考:“沈亭遗址即今阜阳西北沈丘堡东方。”因为在此长居了数百年,历经几十代,耽季公子孙遂以沈为姓。时至楚平王年间,沈尹戍公又因出仕和食采率一脉子孙迁徙到苏、杭、湖州一带,以湖州为中心,定居又近千年。东汉、三国时期,定湖州为吴兴郡,为怀祖德,弘扬宗功之隆,沈姓也定“吴兴”为全族之郡号。

入莲开基

自沈尹戍开始排列世系,称为第一世祖,后过近两千年,历经沈荣昌、沈彪公(武德侯)等,至九十一世沈启承公(宋高宗绍兴年间丁丑进士)出仕福建汀州知府,第九十二世祖沈太乙郎公跟随父亲启承公到汀州出仕。后在汀州试中,不久遂登及第中探花,官拜谏议大夫,择居建阳,成为福建沈姓始祖。

第九十二世太乙郎公,生有八子,皆成材器,分居福建各地。长子名椿,居宁化贵溪、石溪;次子名揪,先居宁化,后迁诏安;三子名松,定居长汀馆前、沈坊;四子名柏,先居清流琴源,后迁连城;五子名桂,居宁化招贤里;六子名榕,居南平西谷;七子名根,原居连城,后无下落;八子名枝,原居上杭,后迁龙岩、永定、梅县、大埔。

第九十三世祖沈冰洁公,原名柏,即太乙郎公第四子,宋末官居侍郎,封紫金银青光禄大夫,故又称侍郎公。因待郎公性忠直,晚年对朝廷降金、陷害忠良不满而丢官,后趁宋室大举南移,隐居大丰山学道。侍郎公生有二子:长子名永钦,又名承尧,任襄阳县尹,后定居连城,为连城始祖;次子名路钦,仍留居清流琴源,为琴源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