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谱牒

严氏

创建日期:2014-10-21 | 字体显示:

严氏

 

根据《正字通》的记载,严氏得姓始于东汉明帝之时。因汉明帝名刘庄,为避讳天子之名“庄”,当时本姓“庄”的人,便改为“严”姓了。庄光、庄忌,他们就改名了严光、严忌。这就是“严”姓的肇始。

到魏晋时期,因时过境迁,有人又恢复了本姓,于是后来就有了庄和严是同脉的两个姓氏的说法。

由庄姓上溯,其得姓始于春秋时代的楚国。楚王崩后,封溢号“庄”,是为楚庄王,其后代便以楚庄王的溢号“庄”为姓。战国时代的大哲学家庄周(习惯称为庄子)就是其后裔。楚国王孙,是撷项的玄孙陆终的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所以庄、严两姓自然就是额项一支的黄帝后代。

严氏的发源地,据《姓氏考略》载:“庄严二氏,望出天水,冯诩、华阴。”天水今属甘肃,冯诩、华阴两地,今属陕西。所以,他们都以天水为其郡望名号。

严姓,在连城主要聚居于四堡。据四堡《严氏族谱》所载,严光的61代孙天痒,从宁化石壁徙于长汀归仁里万福村(今馆前镇严坊)。天库之孙(严光的63代孙)九郎因经商贸易,于明初,约公元1400年前后自馆前严坊移居四堡赖家坪鱼子塘,随后又南移至清水塘(今四堡中学校址)。到九郎的13代孙周也公一支,又从清水塘卜迁故园西侧的碑角里(今称严屋,行政隶属今四堡乡团结村)

1800年间,清水塘又有两支30余户200多人,全部外迁广东,因多年失去联系,情况不明。严姓自九郎定居四堡以来,蕃衍24代,70余户,370多人(外迁者未计)。由于严姓人历代以工商为主业谋生,所以外迁人员较多,如谱载,九郎第10代孙薯古老,始出广东琼州,任琼州协镇,而定居琼州。该系仕官而迁的。更多的则是经商贸易而迁外省外县。播衍地域有:湖广林武、广东韶州、湖南长沙、江西赣州、福建浦城、泰宁、三明、龙岩等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因工作外迁而定居异地的除连城城关外,还有福州等地。

四堡严氏人擅长工商业,除窑冶(砖瓦)业外,以皮革制作(硝牛皮、制作皮枕、皮箱等,始于16世祖定宝公)、印染(用蓝草染料染布匹,始于17世兴奏公)为主,后来17世兴桂开办印书坊,并在汀州设书肆九思堂售书。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外出各府县开店销售自产商品者甚众。1825年首先在瑞金、汀州、赣州开设皮枕皮箱店,产品销向闽、浙、赣、粤等南方各省。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赢利后便开始在家买田制产,兴建深宅大院,成为当地农工商结合的声名赫赫的一个家族。

四堡严氏也有从事文化教育者,严承中(1 931.n)就是其中一例。他多年从事小教,1956 9月被选送福建省教师进修学院深造,19587月被分配到福建省教育厅初等教育处工作,1961年冬调入福建省教育学院,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曾主持编写小学教学课本,撰写教学论文多篇。19711992年,在福建省教育厅(后改省教委)工作,历任秘书、副处长、正处级督学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