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氏
邹氏,古传其源有二:一支,即《国语·郑语》所载:“曹姓邹首”者。韦仲卿注云:“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封于邹(亦作都)”。杜谨则进一步阐释说:“郑,曹姓,撷项之后,有六终,产六子,其第五子日安。郑即安之后也。周武王封其(指安)苗裔侠为附庸,居邪(亦称邹,鲁县,或称郑娄)”。后邹为楚所灭,其裔分散各地,便以故国邹为姓。这一支,就是黄帝的孙子撷项(高阳)之后代。另一支,据《史记,殷本记》和《姓纂》等书所载,殷纷亡,周武王封纷王之兄微子启(是黄帝第31代孙,帝誉高辛的第28代裔)于故都商丘为留守,以奉汤祀。
国号宋,是为宋惠公。惠公之孙正考甫,曾孙孔父嘉曾食邑于邹。孔父嘉的玄孙叔梁绝,又曾在鲁之邹邑为宰,因此叔梁绝的嫡嗣子曼父,承邹为姓。而叔梁绝晚年又继娶颜氏女,生子名丘,字仲尼,则承先祖孔父嘉的孔字为姓。是为孔子。曼父与孔子系同父异母兄弟,分之而成邹、孔两姓。他们是黄帝的曾孙—帝誉(高辛)的一支后裔。帝害(高辛)是帝撷项(高阳)的堂侄。虽同源于黄帝,但已支分两系,略有区别。四堡邹氏,据泰宁哎邹氏族谱· 源流记》所载:“原夫邹,鲁地也。古属充州。
至于以邹系姓,肇于正考甫焉。”可知属于微子启的宋国邹氏后裔之一。
邹氏郡望为“范阳”(今河北琢县,位于北京南)。据谱载:“范阳邹氏,肇于邹聪”。邹聪是邹氏鼻祖曼父第升一代裔孙(齐相邹忌的第廿八代孙,西汉学者名贤邹阳的第廿一代孙)。晋太康年间,邹聪官至范阳太守,名重当时,成为该地官宦世家,于是以范阳为邹姓郡望。
入莲开基
邹聪的第十八代孙愈(字勇夫),于唐末随王潮入闽。后王审知称闽王,授勇夫为威武军节度使, 赐银青光绿大夫、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以后,邹勇夫晋封鲁国公,镇守归化(今泰宁)以御南唐。故在杉津(今泰宁县城杉阳镇)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