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十三郎、十四郎。
二十世:十一郎,徙宁化田背村。
十二郎,讳湘,号见川,宋进士。临安解组后,举家迁居建昌府饶州涯隔。南宋时,携妻避乱徙居汀州宁化会同里梨树隔。生子念八郎、二十二郎。
十四郎,迁居田背。
二十一世:念八郎,迁汀州城。
二十二郎,讳杰,号殿臣,自幼随母迁梨树隔,转徙马家围岗头坑。生子二:十郎、十一郎。
二十二世:十郎,生子四:十八郎、十九郎、二十郎、二十一郎。
(2)《兴宁县志》:东汉时,马援、马融显于朝,世居扶风茂林(陕西兴平),后世即以扶风为堂号。马援之后,唐初迁博州在平(山东省境),至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迁福建清流。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再徙长汀。南宋之初,有马七郎移居宁化安乐乡。七郎之九世孙—十三郎,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出任惠州府营千总,十年落籍兴宁西厢茅塘堡。
(3)黎丰《马氏七修族谱》:世顺公,于清康熙间人赣,自宁化迁居钓峰狮子排。
王 氏
王氏起源众多,且有21个郡望。西汉大儒董仲舒,曾对“王”字加以研究,解释为: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其源出自姬姓、妨姓、田姓、子姓等等,多为周灵王太子姬晋之后。姬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庶民,世人称之为“王家”。后遂以王为姓,且多以周太子晋为开族始祖。
(l)宁化安远(中正)《太原王氏族谱》:以王极为一世。源流甚远,其迁徙线路是自岐阳—真定—太原—泉州—福州—建宁—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