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丁煌隆
早在北宋熙宁元年(1068),丁氏开基始祖就来到了福建汀州府钟寮场任上杭县知县,距今已有九百余年。虽年代久远,但丁氏家谱代代相承,页页清楚。祠堂尝产、祖公祖婆遗像保存完好。每年祭祀,从不间断。所以今写丁家族史有根有据,事实清楚。
一、丁氏始祖来杭开墓经过:
上杭县丁氏开基始祖十二,系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士,勤奋读书,聪明过人,19岁中秀才、25岁考取戊申科进士。此时为北宋熙宁元年,神宗皇帝救令丁十二为承事郎,派到福建汀州府上杭县任知县事。县公署设在钟寮场,范围是现在的上杭与永定两县行政区域,那时地广人稀,山路崎岖,航运尚未开发,交通十分不便,行政工作困难,可想而知;公在任上与夫人梁氏十三娘,生下一男,取名念四,任期届满卸任后,因为清官正,百姓力劝其留下定居,加上当时要回江西,交通不便,路途困难,故未回原籍,而留在钟寮场定居,年老仙逝后,与夫人合葬于钟寮场古寺后一里许。夫妻上下二坟,地势飞凤形。
第二代念四,宋授判场官职,娶妻雷夫人、陈夫人,生下一子,取名府户。念四终生住在钟寮场。年老仙逝后,夫妇合葬于才溪镇高排大地。坟墓迄今保存完好,每年祭扫不断。
第三代府户,配夫人黄氏。生下三男,长子三七郎、次子三八
2 客家姓氏源流汇考
郎、三子四九郎。南宋乾道四年(1 168),上杭县公署由钟寮场迁郭坊村,新筑县城。府户其时年已七旬,率全家迁入新县城置房定居。仙逝后,与夫人黄氏同葬在今县城西门外一里许。
第四代三七郎与夫人伍氏生下二男:四二郎、四五郎。长子四二郎,与夫人林氏生下三男取名四六郎、四七郎、四八郎,全家从城内迁居西门外三坑村耕田,而今裔孙众多。次子四五郎,配圈夫人生一子。
四九郎,由城内迁往碧沙坑村定居,而今裔孙昌盛,丁甘如少将,系其后裔。
第四代三八郎,与夫人林氏生下二男,天然、天富(无传)。天然系第五代,留居城内,配夫人曾氏生下一男,取名佰一。第六代,佰一,配夫人陈氏,生下六子,长子佰三,次子佰四,三子佰五,四子佰六,五子佰七,六子佰八。此时正值宋末元初,兵戈战乱,公因有官职,全家遭难、逃散,长子佰三逃到本县下都郑坑村(与广东交界地),次子佰四、三子佰五、五子佰七、六子佰八均逃往广东,不知下落,四子佰六,幸得其岳父刘佰一郎、岳母梁太夫人扶助,留在上杭城内,与夫人刘氏生下二男,长子仕贵,次子文贵(无传)。
第八代仕贵,配夫人刘氏,生下二男,长子子隆,次子子惠。第九代子隆元配卜夫人、副配张夫人生下二男,长子益庄、次子良宗(给叔父子惠承嗣)。
第十代益庄,配夫人刘氏,生下六男,显、宽、信、敏、惠、章。其弟良宗明授主簿之职,配林夫人、李夫人生下四男:元、亨、贞、常。益庄传下六男,良宗传下四男。
第十一代十位往下发展,第十一代传至今(2000年)已有册一代,以下就不再详叙了。以上所写的都是上杭县城区居住的丁氏,另外下都郑坑、白砂碧砂坑、西门外三坑村都未能一一叙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