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谱牒

创建日期:2014-10-22 |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范添标

 

范氏,原于晋国,出于祁姓,先世是尧帝裔孙,杜氏的后人。在周封为杜伯公,亦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大夫杜伯无辜被杀,其长男显叔奔晋,被任为士师(法官名),其后子孙以官名为姓,故为士氏,至显叔第五代孙士会(名大禄,字柏元,号武子,为晋国大夫,属晋国上卿),春秋时,历辅晋国五君而主盟诸候。因功升为中军元帅,赐国爵,加封大傅,执掌国政。当时士会先封邑于随(今山西介休县)故又名随会,后在周定王十五年(592)又封高平候,因采食于范(今河南之旧范县,新范县仍属山东东昌府之范县),故又名范会。范姓即从此时开始,经过一百余代繁衍,如今,枝繁叶茂,源远流长。当时晋有范氏、赵氏、智氏、荀氏、韩氏、魏氏六大家族,世称〔晋国六卿〕,范氏,乃为六卿之首,当为望族,建立“高平郡”(在山西省东南部晋城高平市各县及今山东省金乡县与河南省范县辖区)而聚居,因而“高平郡”即为范姓之堂号或郡望。

辟乱南迁人上杭

 

唐宋期间,中国历史出现了五代十国纷争,宋时又遇辽金之乱,中原地区战祸丛生,民无宁日。其时,中原各族纷纷南迁流向江浙又迁闽赣。范氏51世履冰(字始凝,又名清岐,任唐朝宰相)之次子冬普支系隋(字以亨)于唐鼓宗咸通十一年(870)由河南开封迁居苏州吴县,为苏州范氏始祖。61世范荃(即高位)于唐禧宗元年离京南迁浙江钱塘后再复迁福建汀州府黄连县攀龙里(今宁化县大方里),为宁化范氏始祖。至64世如节之子男衡与三弟衍初迁湖南醛陵后迁福建清流,又由清流县迁宁化县石壁村开基。

衡之子十郎,官任长汀县垂,先居宁化黄连岗石壁村。批徐九娘、梁氏、张三娘均封宜人,共生十一子,以百字为辈,按数序列自百一郎至百十一郎。他见宁化石壁村族多人挤难于发展,遂携家人迁入风光秀丽,景物宜人的汀江之滨的上杭县城福寿坊中街开基拓业,为念原居住地情谊,他号称“宁壁”,此后各房支系分发四方,繁衍甚广。宁壁即为江南入闽自宁化来杭的范氏太始祖。

杭川范氏播迁四海

 

宁壁后裔十一房支系下传分发如下:

长男:百一郎,字松冈,批温氏,居于上杭岩头埔(今湖洋乡岩头村)后裔有外迁上杭县城关和广东兴宁鸭康笼和翁源,武平县大禾、民主、东留,江西会昌、信丰等地。

次男:百二郎,字柏冈,批刘氏九娘、婴氏迁龙岩上车(今新罗江山乡上下车)、万安及湖南长沙,广东大埔青溪及继迁英德、信宜等地。

百三郎字梅冈,女比蔡氏迁永定古木督(今永定县金砂乡上金村)、峰市,后裔有迁江西瑞金和广东增城等地。

百四郎,字峰冈,姚潘氏,移居上杭太古村,长汀县夏地、刘坊、芦竹坝、水口、长汀城关水东坊及永安、宁化,广东嘉应州、梅县松口等地。

百五郎,字庆冈,女比婴氏。居上杭太拔、蓝溪、溪口,后裔有迁长汀圭田、田撩内外坑、安仁、天山,漳平县新桥镇,永定的书华、分水凹和江西瑞金、于都、兴国、赣县、万安、遂川等地。

百六郎,字号冈,批饶氏居上杭土埔,裔孙外迁连城和广东大埔等地。

百七郎,字彩冈,后裔迁从江西鸭婆坑等地。

百八郎,字岐冈,批李氏,居上杭安乡及武平象洞。

百九郎,字久冈,女比赵氏,居上杭中都镇黄坊,后裔有迁广东梅县、程乡等地。

百十郎,字远冈,批陈氏,迁从广东大埔青溪桃源肇居,蕉坑、车礁滩、三河坝、饶平、三饶、丰顺小产、十八到,潮阳、揭阳及福建永定大溪、溪南里兰里的裔孙,迁往阳江和台湾、广东韶关、英德等地。

百十一郎,字铁冈、姚官氏,居上杭蓝溪定坊、载丰、元里,后裔有迁长汀县古城、小夸、黄坊、园当等地。

据各地旧谱记载,范家后代于明代期间迁流南疆各地甚众,尤以广东较多。

全文内容请见附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