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上杭县华性写作小组
一、华姓的来由
华姓源出子姓。公元前二千多年撷项帝高阳氏的儿子契,佐舜为司徒,受封于商丘为子姓。契的裔孙微子在周成王时封于宋,约公元前841年立为宋国,传至宋戴公的儿子考、父说因采邑于华,遂以地名为姓,于是由子姓改为华姓。当时较有名的裔孙有华督、华元、华定、华亥等均为宋卿。
江南有华姓则始于华核,核字永先,仕吴孙皓,为东观令,封徐陵亭侯,是江南华姓的开基始祖,望族居武陵(现为湖南淑浦县所属)因此为武陵郡。裔孙传至孝子宝的儿子息迁居江苏无锡市惠山第二泉旁,裔孙华荣在宋太宗时(约公元980年)举进士,授员外郎,累官至主爵都尉,靖康年间(公元1 127年)其曾孙华原泉鹿驾渡南建都杭州后,成为南宋重臣。
二、华氏人杭概况
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居本省连城姑田龙坑华京一郎系南宋委调来福建延平沙县任县令职,其孙华二郎(九郎第五子)前来本县白砂里仙阁峦(现属蛟洋乡中村行政村境内距华家亭约10华里)开创基业。当时的仙阁峦未有人烟,荆棘丛生,野兽遏地,环境极为恶劣。
华二郎未被恶劣环境吓倒,拔荆斩棘,艰苦创业经营,终于营造出为了既以能生产又能生活的环境,并迎接他的父母九郎夫妇前来供养待奉。九郎实为杭邑华姓开基始祖,其长子五一郎移居广东韶州府英德县洋湖塘,次子四郎回居连城吉坑,三子三五郎移居福建泉州,四子三十郎居连城龙坑。上杭华姓已传三十四世。迁移到外地的裔孙其世代和人数难以统计。
三、上杭华姓的播迁
上杭县分布为,蛟洋乡华家村、小河村、大屋村、秋竹村,白砂镇石破村和上杭城区。外迁龙岩市各县有永定县的坎市镇,连城县的姑田镇、新泉镇(温坊及上罗地),长汀县的五杭、华坊、铁场,新罗区小池镇的背斜。外迁福建省内各县市的有浦城县石坡镇、顺昌县水南乡、将乐县高堂乡、沙县官地村。各省市的有江西省会昌、兴国、宜丰、赣县、龙南、定南、崇义、遂川、吉安、修水、新余、铜鼓、方载、崇仁、上饶、广丰、弋阳、贵溪、万年、铅山等;广东省五华、始兴、茂名、惠州、平远、曲江、紫金等;浙江省龙游、遂昌、兰溪、永康、建德、龙泉、湖州、杭州、温州、金华等;贵州省普定;江苏省南京市;台湾的台北、基隆、三重、板桥、中和、新竹、永和、新店、土城、桃园、屏东、台中;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等。
迁移国外定居的华姓人士有美国华敦武、华景生、华敦贤等。印度尼西亚有华富龄、华茂龄等(其后裔有百余人)。马来西来有华祥等(裔孙百余人)。日本有华迪生等。
四、祖祠和祖坟。
始祖九郎公和二郎考批在仙阁峦建有祠宇,被烧毁,但祠基尚存。上杭县的裔孙曾集资在东门打石巷兴建有华氏始祖统祠,名叫“享睦堂”即华家祠。于清雍正辛亥奠基兴建至乾隆辛酉竣工落成。祠宇坐北朝南,整齐方正,周围砌有砖墙,砖上均烧有“华祠”字样,祠为四栋宇,左右配有五间排成两旁直下的楼房,入门处有三间为守祠人住房,平时多用于入城赴考的学子下榻。
始祖的坟墓有三处:
1、始世祖九郎公考批的坟墓,座落在中村境内名叫山阳岩,两臂齐整,四山平拱,正高山落洋之地,人称为“刘海弄蟾”形。
2、三世祖二郎公考批的坟墓,座落慈悲岭,地势平坦,平整土地所需于公元1980年十二月将坟墓迁至丰年桥山。
3、四世祖十九郎公考姚的坟墓座落在扁山米四周高山,中间出一平地形象猴子称为“猴子抱瓜”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