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吕功云
上杭吕姓,始于宋朝,吕太德由金陵(今南京)迁闽(上杭)为始祖,现已750多年。吕氏的老祖宗是炎帝,姓姜,他的十五代孙伯夷(或称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吕,以封地为姓,伯夷就成了第一个吕始祖。吕伯夷的三十一代后裔吕尚为封齐始祖,从吕尚传到太德为七十六代。
迁闽始祖太德系佛养的长子,名宦、字旷兴,原藉金陵宁国府族德县,宋宁宗进士,简命为福建漳州司马,后迁居上杭县胜运里里赤嘴岗(上杭泰拔与今永定虎冈交界处)。太德,生于宋孝宗淳熙五年(n78年),卒于宋理宗淳佑七年,享年七十。葬在灌洋,批蔡氏救封太君,葬于太德坟左翼,建立祠堂,有后裔定居于此。太德生四子:七十二郎,念九郎,六四郎,六五郎。四子的分居情况是:
二世七十二郎,迁回南京,其后裔世居江宁、上元二邑。
二世念九郎,迁居_上杭县胜运里儒溪张芬一带。
二世六四郎,后裔迁居新罗、漳平永福、漳州、漳浦、平和、潮州等处。葬倒林尾枫树背,姚黄、郑、李、廖氏,生四子:佑裔、照南、康(万四郎)、郭叔。
二世六五郎,字怀礼,迁居福建建宁府建阳县桐油里,后嗣万兴,明季辅国有功,救授汀卫都司,成化三年,分镇上杭,裔居西门。
六四郎第五代后裔念一郎廷隐,是迁居新罗区大池红斜村开基始祖,建有祖祠“永锡堂”,子孙世居红斜、北溪二村,共有三百余人;又一第五代孙廷抡分支到漳平永福、吕坊为始祖,建祠“绍渭堂”,已繁衍到二十多代数千人。
据《吕氏四修族嘟记载:太德死后,发丧安葬,路经灌详田段时,忽然烈风猛雨,众人避之,片时雨止,枢已没于田中,人皆曰此天葬地,即于此处筑坟,“飞鸦落洋”形,自葬之后,灌洋乡人以神祀之。现经实地考证,太德墓碑字被琢毁抹上水泥,改刻“救封神将公王位”,染上红珠漆,旁边奉祀字迹琢毁,据当地唯一吕氏后裔祥英称,他们世居于此,传说从古到今皆如是。
上杭吕姓以张芬为发源地。因太德迁闽不久便去世,他的第三个儿子念九郎,字怀仁,便迁居儒溪(即张芬一带)。念九郎为人清雅廉洁,隐居不仕,并无官家气习,宋理宗淳佑十二年迁张芬后,曾先后居住于吴坑、牛角窝、田心里,最后在张芬下村定居,建有上屋、下屋、祠堂,段葬彩下村横岗岌背,地名槽雄窝大枫树下,人形腹脐穴,曾三次更葬重修,现坟墓保存良好。姚陈氏四娘葬蓝溪岗下,地名铜钟寨,“美女照镜”形。生三子:千一郎、愿三郎、千三郎。
千一郎移居上杭泰拔乡崇下、围里、增坑;千三郎移居上杭蓝溪岗下、邓坊;愿三郎后裔一直在张芬居住,世代以耕种为业,或半耕半商。十五世时兆,其子上湖、上拍都曾在江西万安县双溪来乐坑等处种植经营油茶,获利数万,回张芬下村新建房产。同时,历史上也代有儒生、学士、秀才,清嘉庆己卯年,太德第十九代孙廷漠(又名新吉),中举人。张芬一村吕姓,世系相承,支派分明,一直保持吕氏家风。从始祖太德开始,有派行诗句排列六十代:“旷(太德名旷兴)怀抵吟乐,万象崇惟启,仲安国以时,上文盛世士,德永现功烈,登科金榜香,诗书宜克绍,兰桂定腾芳,仁能仿雅训,宝可秉华堂,善行承祖武,久运发祯祥”。
张芬吕氏后裔新丁取名,均按上述派行排辈。现已繁衍到廿七代,计四百余人。但张芬村子小,四面环山没有发展余地,历代迁居外县、外省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