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
丘文经 丘亿初
据《百家姓》记载:丘氏源出姜姓,属炎帝神农氏后裔。公元前1 122年,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商兴周功绩卓著,受封为齐侯,建都营丘。后齐国迁都临淄北,太公命其三子穆镇守营丘,逐渐发展成一大望族,其裔孙遂以地名为氏,并追尊穆为太始祖。秦汉以后发展为姓,穆遂成丘氏开姓始祖。
西晋以后,中原成为群雄逐鹿之地,争战不断。为避战乱,当地望族纷纷南迁,遂有丘、郑、何、胡、林、陈、黄、詹八大姓南迁入闽之说。丘穆六十一世孙文仲于江西宁都安居。传至六十六世国宗,入闽讲学留居邵武禾坪,生三子:平崇、平奉、平湖。长子平崇迁宁化石壁,后又迁上杭,即今上杭丘姓追祀为汀杭开基始祖的三五郎;次子平湖迁往莆田,成为莆田丘姓开基祖焦秀一派。三五郎,焦秀均为穆七十一世孙。
数百年中,丘氏裔孙或外出为官、经商、兵役及其它原因不断迁徙,有的定居异地后与故土久断音讯,世系失详,加上各世系混居随乡入俗,以至误攀脉系,张冠李戴者。如不少地方的丘氏宗亲,虽知自己是继龙裔孙,却把焦秀系的必仁与三五郎系的继龙误认为是同一人,其实是各有其人,因为二人均称“八郎”,且生子均以福、禄为序,是当时编谱者未加详查错编所至,造成世系的紊乱,成为丘氏源流研究争论与研讨的焦点之一。
民国版《上杭县志》对丘氏世系载明:“宋始祖三五郎,自宁化石壁村迁杭为本邑第一著姓。三五郎迁杭,十子为十房”。汀杭丘姓始祖三五郎为宋朝进士,浩授奉直大夫。女比李、陈太婆,由宁化石壁迁居上杭胜运里太拔城前坝定居。丘三五郎及姚李太婆、陈太婆合葬于上杭县太拔乡黄岩米子隔,墓地呈“金山插笔”形,当地人称“大官地”,地形雄伟壮观,墓前有华表一对,表刻“世历四朝昌三百年科第,支传十派绵亿万代替缨”。丘三五郎生十子伯一郎到白十郎,其中伯三、伯六、伯八三房失传或失详,其余七房裔孙分布在本县的临江、临城、湖洋、中都、下都、庐丰、蓝溪、捻田、通贤、才溪、旧县、南阳、白砂、蛟洋、茶地、太拔、古田、溪口等十八个乡镇。其中伯七郎裔孙最多。
上杭东门有座丘氏三五郎宗祠,是丘氏十房裔孙共建,又称“丘氏总祠”,该祠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乙亥岁(1815),占地5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连进四大栋,四周围屋100余间,宏丽壮阔,“杭邑所建祖祠推此为冠”。其砖墙的每块青砖,均烧铸有“邱祠”二字。19()5年,抗日保台爱国志士丘逢甲倡议联络地方知名人士丘复在此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民立师范学堂“上杭师范传习所”。
近年来修续族谱,经查证,丘三五郎裔孙从上杭迁徙至其它省市繁衍人数众多。福建、广东、江西三省分布最广。如:福建长汀、宁化、连城、武平、永定、永安、尤溪、闽清、永泰、闽侯、邵武、南平、政和、周宁、福安、福鼎、罗源、宁德、新罗、南靖、平和、诏安等县市区;广东的梅县、蕉岭、平远、五华、饶平、大埔、潮州、陆河、惠东、翁源、河源、英德、南雄、韶关及东江各县市;江西的会昌、赣州、于都、瑞金、南康、遂川、兴国、万安、泰和、吉安、宁都、安福、宜春、萍乡、广昌、南丰、宜黄、万载、修水、大余、永新、铜鼓、南昌等县市。除此还有浙江的温州、泰顺,湖南的浏阳、衡山、茶陵、常德、汉寿、桃源、江华,湖北的武汉、武穴,四川的攀枝花、邻水,云南彝良县,广西的佳林、滕县、贺县、昭平、阳朔、钟山、平南,海南的琼山、文昌等共九省八十五个县市。他们勤劳质朴、艰苦奋斗,积极为当地的建设开发贡献力量,历代贤才众多,因限于人力财力,未对十房裔孙作全面调查了解,仅从近年来伯四、伯七两房修谱得资料,历代考中库生、举人、进士、官七品以上,现代的博士、研究生、工程师、科级以上干部、将军、实业家等,上谱的就有2300多人(港台及海外的不在此内)。新编《上杭县志》单列记载的丘氏名人就有丘弘、丘嘉穗、丘伯琴、丘树南、丘织云、丘复、丘佃、丘洪辉、丘必书、丘相田等9人;民国县级以上职官31人;新中国成立后的高级职称科技人员26人;国家级、部、省级劳模2人。还有未收入县志新近了解到的丘广钟(福建省副省长)、丘伟(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情报室副主任、广州市政协四、五、六届委员、高工)、丘成英(北京航空学院原飞行器设计应用力学系主任、教授)、邱子明(少将)、丘国光(少将);高级科学技术人员有:丘元盛(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所长)、丘怀(博士生导师)以及获博士学位的丘德有、丘敏、丘赖群、丘广俊、丘雷、丘宏昌、丘小刚等有数百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