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谱牒

创建日期:2014-11-05 |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张如山     张能波

俗话说:“张王李赵陈,天下一半人”。张姓是我国著名大姓氏,人数众多,分布极广。据统计,张姓人口现已超过一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相当于英、法两国人口的总和。不但遍及全国,而且海外亦为数甚众。张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一、始姓自轩辕。张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它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黄帝时代。根据文献记载,黄帝第五子挥为张氏开宗立姓之始祖。《广韵》上说:“张姓,本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明嘉靖年间出版的(张氏统宗谱》又说:“吾张氏得姓者,自轩辕黄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曰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于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而望清河郡者独最”。因此大多数张氏都以清河为郡望。

对于靠手持木棒、石块、去猎取飞禽走兽的远古先民来说,弓箭和网罗的发明确实是一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大事,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因此我们可说,张姓始祖挥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

二、郸江张氏上祖派衍概况。自张挥传至五十八世张仲,字广明,号仲甫,周宣王时卿士,辅佐周宣王兴周王朝。《诗经??小雅??六月》有“候谁在矣,张仲孝友”一句,赞颂张仲孝顺友爱之美德。北宋年间,张仲被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南宋年间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帝君”通称“文昌帝君”,建庙崇奉,与关圣帝君同列祀典。七十世张候字仪昭,周考王时为晋国大夫。会诸侯战于鞍,以必死致胜,位列忠贞侯,事见(史记)。八十世张良字子房号仁寿,辅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封留侯,拜宰相。后人称帝师,和萧何、韩信,同称为辅汉三杰。八十六世张明,讳篙,字贵和,号普辉,时王莽篡汉,世族多遇害,为避仇害,携家族五百余人自徐潜渡扬子江,其中有的易姓罗、许、薛,从此便有四姓不联姻之说,后至衙州鹤林寺经五代复成国族。百有三世张题字能万,晋散骑常侍,随晋元帝南迁,寓居江左。一百十九世张君政字芳清为韶州别驾,便在此地落居。一百二十二世张九龄字子寿,进士,唐开元时贤相,以刚直不阿闻名于世,且文学冠一时。唐玄宗五十寿辰时,大臣皆献宝鉴,唯时任中书令(即宰相)的张九龄以(千秋金鉴录)作礼品上奏,受到玄宗嘉奖。时人称曲江公,卒谧文献,追赠司空。一百三十四世张载字穆序,号子厚,宋理学家,迁陕西宝鸡眉县。一百三十六世张端字臣楷,浩授宝鸡太守,时值金兵南侵,北宋重和年间(11181119)由陕西宝鸡眉县迁至汀州宁化石壁都葛藤凹开基,尊为张氏入闽始祖。一百三十九世张扬德,河北太守,生三子,长化龙宋解元,留居宁化;次化孙宋中宪大夫;三化凤宋武举迁福州。

三、郸江始祖张化孙生平、业绩。张化孙系张挥一百四十世孙,讳衍字传万,生于南宋淳熙二年乙未岁(n75)二月二十日子时,亮于咸淳三年丁卯岁(1267)五月二十九日申时,享寿93岁。

他自幼勤奋好学,聪明过人,考取进士,浩授中宪大夫,后受朝廷委派“作牧汀州”任汀州知府。宋宁宗嘉泰年间甲子岁(1204),时逢战乱,他“卜吉移居闽上杭”,由宁化石壁迁至上杭北乡深坑尾官店前上吉街开基(今上杭白砂茜洋村)。上杭地处汀江中游“黄金水段”,汀江别称郊江。张化孙被其千万裔孙尊称为“郸江始祖”。

张化孙为官公正廉明,为百姓兴利除弊,关心群众疾苦,政绩卓著。晚年居家,仍乐善好施,修桥筑路,赚济灾民,深受百姓拥戴。他还精通调易)(勘舆),搜长歧黄之术,常为群众免费治病,人称“活菩萨”。张化孙仙逝后,葬于上杭县白砂镇茜洋村李屋背头大坪岗上,墓地呈“金盘载珠”形。墓联:“派盛清河绵世泽,支蕃闽粤振家声,’i横披:“克昌厥后”。反映了张化孙一脉“中原南迁,郊江开基”的创业轨迹,体现了张化孙后裔“繁衍生息,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墓地占地008平方,合“久灵发”吉祥之意,墓前竖十八根华表,象征十八房裔俐侍立墓前,蔚为壮观,凡到此参观拜渴者,都喷喷称赞:确系风水宝地。

全文内容请见附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