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渊源散论
丘菊贤刘南彪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客家热”在中国的兴起,客家研究出现新高潮,创造出辉煌成果。就梅州而言,正式出版专著近百部,撰写论文达千篇,从而证明改革开放对科研事业也是极大的推动。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整个研究缺乏必要的争鸣,可以说是:是与非,良与芳,真理与错谬长期共处,各说其是。这势必对读者发生误导,贻害来者,误我客家子弟。
现在喜逢闽西、赣南、梅州客家联谊(研究)会联合举办“客家渊源与客家界定”学术研讨会之良机,我们把平时积累的一些意见整理出来(包括对立的主张、认识、见解),目的是求得是非界限。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凡举出事例均隐去书名、刊名和人名。同时,标出我们的主张(文中小标题),所发表的意见也不一定正确。
二、客家族属,早已定论,争议无益
根据最新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客家人共约有6650万人,他们除分布在中国各地外,还散居在世界五大洲各国,其历史贡献是人所共知的。但客属何族人的问题,在旧时代始终得不到合乎情理的解决。旧时代有人言及客家时,“客”字左旁要加个反犬写成,’j客”,客家人受尽凌辱和污蔑。本世纪初客家问题曾引起“三次风波”。第一次是19()5年,因广东学人黄节编撰的(广东乡土教材》一书中,引用西方列强御用文人写的(中国地舆志》的材料,把客家人说成不是“汉种”,也不是“粤种”。语多荒谬,实际上否认客家是汉族的一支,极力贬低客家人的地位。此书发行后,引起广州、嘉应州、潮州、惠州、韶关等客家乡亲的愤慨,纷纷集会,散发传单表示抗议,并成立客家研究会,有理有据地讲释“客家”由来,给黄书奇谈怪论予驳斥。梅州参加这次抗议活动的有清末杰出的外交家黄遵宪和祖籍嘉应州的台湾抗日义军领袖丘逢甲等客家先贤。结果迫使广州的提学使(省主管教育官员)出面道歉。第二次是1920年,包揽中、小学用书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一部由殖民主义者雇用文痞编写的《世界地理》,书中介绍客家人由来时,说客家是野蛮落后的“部落”、“退化”的人种等等。竟把客家人比作愚昧、落后的原始人。此书一面世,立即引起广州、上海的客籍学生、工商、华侨各界人士纷纷集会,群情激愤,表示抗议,还推荐代表与该馆交涉。结果迫使该馆停止发行此书,重新编印。新版改称“客家”为“中国进步的民族”,风波才告停止。第三次是1930年,国民政府广东省建设厅主办的(建设周报》(7月版)上有一篇文章,说客家人“不甚开化”,客家分“大种”、“小种”,“大种语言惆啾”??等侮辱客家语词。对这种轻视和污蔑,客家各界如前一样,展开争辩,讨回公道。特别是海外客属侨领、侨团来函来电表示声援。最后广东省政府命令建设厅公开道歉、更正,作者也受到批评处分,风波才告平息。
三次风波以后,民国政府行文,要求官员讲话、书刊报纸,不许再出现侮辱客家的字眼,对客家种种侮辱性的陈词滥调,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与此同时,许多知名学者,其中有章太炎、朱希祖、罗香林、古直、赖际熙等人从各个领域,以确凿的史实,分析得出“客家是中国汉民族的一支”的科学结论。并从客方言、谱碟、南迁、分布、精神等方面作了阐述。上述结论,后来被中外辞书如《大英百科全书》、《辞海》、《辞源》、中小学教材、中外学者和建国以后我国政府所认定和使用。一句话,客家族属已成定论,特别是建国以后为学术、文化、教育、政务、出版、民族、外事等各界所共识。谁存异议,如同天文学上否定地球绕太阳转一样,毫无意义。
说怪不怪,前些年,我们见过一本经由某出版单位审定的(客家渊源探奥》的专著,却反复在书中声言:“客家是古越族的后裔”、“客家妇女宗源是南方土著”、“客根不在中原在南方闽粤赣边三角区??”该书还有一系列名人题词、作序、写跋。当然学术上可以标新立异,但搞这些陈词滥调、否定科学结论和历史真象,就显得无知了。该书作者是否想过,真如你说的,那末我们梅州所属162姓郡(堂)号有源可溯、有根可寻、脉络清晰、源流分明,统统都是(全由各姓谱碟记载,一些族谱是几百年前撰写的)说他们来自中原,又作何解释?诚然,其中难免因其他历史原因而有作假,但总不可能全部都假,故不能一叶障目全盘否定。更有甚者,作者断言“客家妇女其宗源是当地土著”,其根据是因为“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妇女是天足,客家妇女也是天足,故其宗源是当地土著”,这实在是无知,根本不懂中国妇女缠足的起源之历史和常识。在此,恕我们直言,在人文学科中,突然对一群体(包括民族、民系、部曲、教派、行业等),下一个莫明其妙的断语或给个难于接受、带有轻蔑字眼的结论时,都会带来对别人,对这一群体的伤害,纯学术问题就会变为别的难题。因此,新中国建立初期(1950年),我国政府即颁布禁令,禁止对任何群体使用污辱性的称谓和用语,对历史留下来的用语、碑竭给予规范和处理。上书作者对客家源流问题发表的一系列主张和断语,绝大部分缺乏科学分析和系统的阐述,并与公认的科学结论相悖,很难使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