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源流

温明荣《海外客家与祖地石壁》

创建日期:2014-07-29 | 字体显示:

海外客家与祖地石壁

温明荣

提起海外客家人,不得不从远古时说起。要了解海外客家人的祖地在哪里?同样需要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才能知道她的来龙去脉。

客家是汉族的民系之一,系出中原。据英国BBC国家电视台估计,在世界各地客家人的总数约1.2亿,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湖南、四川和台湾、香港等省、区及海外各国。①据了解,目前在海外的客家人近3000余万人,分布在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他们的祖地和根在哪里呢?多少海内外文人墨客费尽脑筋,反复争说,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近年来,不少海内外专家学者、海外客家人,为进佩步探清和确认客家祖地一事,历尽艰辛、呕心沥血,奔波在国内外查阅历史资料,深人实地考察,以大量资料和事实证实客家祖地是在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自秦代客家先民首批南迁后,中经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宋、元等历史时期,为避战乱、灾荒求安全,客家先民屡屋由北而南辗转迁徙,最后于明、清季在闽、粤、赣边形成了客家民系。该民系最终在闽、粤、赣边形成,与中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该地区有密切关系。

     悠悠历史长河,灿烂中华文化.孕育出世人瞩目的客家民系。她,生于两宋,长于明清,在以石壁为中心的闽赣边连结地区萌芽、诞生,在闽西、粤东发育、长大。她如今裔孙亿人,遍布世界各地,但根仍留在祖地—宁化石壁。石壁被历史证明是客家人的祖地已无可非议。

南方客家人来自黄河长江边

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历代英雄豪杰逐鹿之地。而古代中国南方开发较迟,民族群体较多,经济、文化都落后于中原。但它远离中原,朝廷鞭长莫及,社会比较安定,而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地旷人稀,便成为中原人避乱、开拓的重点地区。公元前334年,楚国大败越国,越人逃散四方,有些进人闽、粤山区。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的60万军队攻灭楚国后,开始南征百越。秦统一中国后,在岭南置南海、桂林、象三郡,“并命史禄”留“揭岭长”。这些军队长期留驻岭南。在秦代,还有中原汉人或经商或随军,或仕宦留居岭南的也不少。但秦代进入岭南的中原汉人,大多数逐步迁居广东中、南部,成为广府民系的主体。

客家民系也是中原华胃,但其构成,主要是中原汉人的避难者,当然也有仕宦迁调和拓殖等因,最主要的成分是西晋永嘉之乱开始的避难南迁的中原汉人。

西晋在“八王之乱”后迅速衰弱,北方少数民族势力乘机崛起,各地“流民”起义不断,造成“关中饥荒、百姓相淡,加以疾病,‘盗贼公行’,‘京师饥’。公私罄乏,所在寇乱,州郡携贰,上下崩离,祸结衅深”。北方成了兵焚之地,民不得安居。相对而言,此时南方却较安定富庶。于是中原人民便被迫背井离乡,举户、举族南迁。

永嘉之乱中原南迁可分为三支:一支是秦雍(陕西、山西一带)、莱州的难民,多取道汉水流域,进入洞庭湖一带。远的进入广西东部一带;第二支是并、司、豫数州的难民流向安徽、河南、湖北、江西、江苏一带,后陆续集中在都阳湖流域,并沿赣江到达赣南采部,亦有翻越武夷山脉进人闽西的宁化等地的;第三支主要是青、徐诸州难民,多流向江西南部,有的沿太湖流域迁至浙江和闽北。

    上述三支可统称中原移民,作为客家先民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是第二支流亡队伍,他们绝大多数以后成为客家人。第一支和第三支有的在唐、宋、元、明间陆续迁人客家地区,也成为客家民系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