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源流

客家源流新论\第一章 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考》

创建日期:2014-09-11 | 字体显示:

第一章

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考》

 

 

本书以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考》作为研究基础和讨论对象,那么,有必要就此书的论点作一扼要的介绍。

《客家源流考》共分四个部分:一、绪论;二、中华民族的构造和演进;三、中华民族中客家的迁移和系统;四、客家的分布及其自然环境。对于客家源流的论述,主要集中在第二和第三部分之中。

罗香林先生在第二部分中,在简要地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构造和民族大融合历史之后指出,自秦汉以降,中华民族内地人民开始不断向南迁移。而第一次大迁移,“是由五胡乱华所引起的,……内地的人民,因为不安于五胡的侵扰割据,有迁移力量的,或有迁移机会的,都相率南迁,当时称为流人。他们迁移的路线,与到达的地点,或移居的结果,形成了三大支流。……其一为一部分居于今日陕西甘肃以及山西一部分的人民,当时称为‘秦雍流人’,他们辗转迁徙,初沿汉水流域,顺流而下,渡过长江,而达洞庭湖区域,其更远的,是溯湘水,转至桂林,沿西江而移入广东的中部或西部。其二为一部分居于今日河南以及河北的一部分的人民,当时称为‘司豫流人’,他们辗转迁徙,初沿汝水,而下长江,渡江后,分布于江西的都阳湖区域,或顺长江而下,达皖苏的中部,或溯赣江,而至粤赣闽交界地。其三为一部分居于今日山东以及江苏安徽一部分的人民,当时称为‘青徐流人’,他们也辗转迁徙,初循淮水而下,越长江而分布于太湖区域,其更远的则分布于浙江福建的沿海。”

客家的中原先民也是在这一大迁移浪潮中开始逐渐南迁的。罗香林在第三部分中详细地描述了客家五次向南迁移的历史过程。其第一次的迁移,也是“受五胡乱华所引起,……即五胡乱华后内地第二支南徙汉人即所谓‘司豫流人’的居地。”这支避难的汉族人民,自晋代永嘉(公元30313)以后向南播迁,“远者已达赣省的中部南部,其近者则仍淹滞于颖淮汝汉诸水间,……故自东晋至隋唐,可说是客家先民自北南徙的第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