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客家人与非客家人的
南迁过程大致相同
罗香林先生在论述客家源流时,十分重视客家人的南迁历史。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对于客家南迁历史的重视又有所提高,认为“客家人所以能成为汉民系的独特而稳定的群体,是因为漫长的南徙历史都是大批移民,又多属中原汉贵族,为了求生存和图发展的需要,汉民族更须团结,这就加强了大汉族主义正统意识和自强自信的观念,……显示了客家人独特稳定的群体特征。’,①客家南迁的次数也从罗香林所说的五次变成了六次。
所谓客家六次南迁,就是指秦汉时期南来的中原戍卒。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曾派遣军队进驻粤桂地区,建立了南海郡。秦末汉初,赵佗割据南越,并被汉高祖册封为南越王。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遣大军击破南越割据政权,南粤重新归入西汉王朝的版图。在这些事变过程中,秦汉两朝的一部分军队和官员驻扎了下来,成为中原士民来粤桂定居开发的先行者。
事实上,这次秦汉戍卒的南来,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说明他们成了客家人的祖先。倒是广州人的一些姓氏,其历史可追溯到南越王赵佗时,如冼氏,“在天下为稀姓,在广东为巨族,……秦末五岭扰乱,保宁冼氏妇人集兵保境,蛮不敢侵”。②秦汉军队既与南海赵佗等发生关系,则这些戍卒,更有可能成为比客家人来广东历史更为悠久的南海系汉民的祖先。
秦汉时期中原戍卒进驻南粤,并非近年来的发现,罗香林先生早已注意及此,只是罗先生是一位注重根据的学者,因此他把东晋以前中原士民的南迁排除在客家南迁史之外,这是十分正确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