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历史源流>>源流

客家学导论\第四章 客家人与非客家人 南迁时同祖而分支

创建日期:2014-09-12 | 字体显示:

第四章

客家人与非客家人

南迁时同祖而分支

 

 

罗香林先生在《客家源流考》中分析客家民系的形成,主要提到一种类型,即他们秉承着中原士族的血统而逐渐迁移到闽粤赣边界山区,很少与其他民系的人混杂,从而成为客家人。我们相信这种形成客家民系的类型的存在,罗先生为了论证这一点,已经引证了众多的资料,因此,笔者不准备就这一类型作过多的描述。然而根据笔者接触到的资料,客家民系的形成及其源流,除了以上这一类型外,还有另外四种类型,这就是:一客家人与非客家人南迁时原为同一祖先,后来分支各处,有的成为客家人,有的成为非客家人。二、原为非客家人,迁入闽粤赣山区后而成为客家人。三、原为客家人,迁入非客家区后成为非客家人。四、客家人与非客家人交相混杂·下面,我们就先谈客家人与非客家人南迁时同祖而分支的情况。

关于客家人与非客家人同祖的情况,我们已在上文有所宜论及,然而上文所讲的同祖,是指追溯至中原的先祖,这一方面因为年代过于古远,难免失真;另一方面族谱对中原祖先的记述,有不少附会之处,不可尽信。因此,本节我们专门分析客家人与非客家人在南迁过程中原为同祖而分支的事实。

先谈朱氏。现在闽、粤、台各地的朱氏家族,无论是客家人或非客家人,一般都在族谱中称其为宋儒朱熹的后裔,请看客家《崇正同人系谱》中的记载:

朱氏系出高阳氏之后,周封于部,子孙去邑为朱氏,战国时魏有勇士朱亥,以四百斤之椎击杀晋鄙。汉有鲁朱家云舒朱邑宛朱穆,皆为中原世族,历传及宋,有朱文公父松,乃由安徽南迁,而播族于岭表。文公名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姿源人。父松为福建政和县尉,因侨离建州,即今建宁。佩…今岭表朱氏皆祖文公,而其旧族则仍居建阳焉。①

朱熹的嫡传后裔现散居在闽北建阳、崇安、建甄、南平一带,均非客家人,请看《紫阳朱氏建安谱》的记载:

(朱氏)南渡之后,有镇江丹阳支,淮西无为支,姑苏吴县支,浙江余杭支,嘉兴浙东支,会稽绍兴支,桐① 《崇正同人系谱》卷二,氏族.庐建德平江支,徽州休宁姿源支,建之延平闽县建宁支,饶之浮梁都阳东平支,庐州支。①

以上各支均非客家人。再看《建安谱·宗派》的记载:

建昌派朱轼之后,江陵派朱昂之后,浮梁派朱希真之后,浙江余杭嘉兴浙东会稽绍兴桐庐建德严州城平江皆本姑苏子奢之后。徽州姿源派朱环之后,建安崇安延平派朱松之后。福建闽县派朱卓之后,饶州都阳东平派迁之后,休宁首村霓湖洞溪阳侯村诸派朱革四子之后,庐州朱家市派朱俨之后。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