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刘善群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来源:客家礼俗
摘要:客家礼俗第119-123页
第四章喜庆
人生有出生、成人、婚嫁、丧葬四大礼俗,除此,还有寿庆、新迁、入学、升学、承挑、蓄须、入佛界等等。在旧时,还有升官、晋爵、发财、置田“一。凡属喜事,就可一庆。想庆必有理:有的属传统习俗,有的是巧立名目,或为礼仪,或为酬谢,或为张扬,或为捞钱……;贺者,或因血缘,或为友谊,或为礼仪,或为奉承“一,一般说“礼尚往来”,但也有“有来无往”,“有往无来”者。前者,一般是有权有势者,为捞钱,何谈“有来有往”?为奉承,当然希望“有往有来”,但有的如愿以偿,有的却未必。
喜庆之俗繁多,难以尽书,只能捡普遍流行的记叙。
第一节 生 育
仲富兰《现代民俗流变在生命网络的集结点上》说:“如前所述人生礼仪的各种民俗活动,就其本质意义而言在于表明人的第一使命就是生儿育女,世代繁衍。”所以,人们对新生命的降临和成长,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保护和促进,那些保护和促进的方式和方法,便逐渐地形成为习俗,久远地流传着。
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基本上属于生育型的,“传宗接代”成为男女结合的第一使命。家族在旧社会,特别在封建社会里,代表着一种社会地位,于是在人们头脑里根深蒂固地埋下了家族观念和宗族意识。中国人一辈子都在为“发家致富”奋斗,“发家”者,其本来含意是人丁兴旺,“发家”和“致富”,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上,前者重于后者,不育或少育的家庭会受到社会歧视,尽管很富裕,人们的心底里仍然会说“有钱何用?”小时候常听老人讲的一个故事,说一次宗祠办大型宴会,由于祠内摆不下那么多餐桌,所以有的摆在空坪上,一户儿子多,父子占了一整桌,另一户有钱,不服气,也独占一桌,但由于没儿女,独自一人,还有七个空位,便用七筒银洋代人放在席上,也摆摆有钱的架势,席间,突然下雨,那一家八口男丁的,一下把桌子抬进屋里,有钱的人却眼巴巴被雨淋。这个故事说明人与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种“传宗”和“发家”的观念和期望,支配着人生礼俗中的各个方面。
1、求育。民间结婚时,用红纸写上“鑫斯衍庆”四个大字贴在花轿顶上,预祝男女婿合之后,繁衍茂盛。女孩出嫁,要带上茶叶、花生、黄豆、芝麻、红蛋等,亦是预祝繁衍的信物,客家有些地区娘家还陪送一对“公婆鸡”、“报生鸡”,婚后送灯,打氰盖(见《婚嫁》章)等等,都是一些求生、催生的预祝。这些都表示男女双方在结合之际,各自父母就寄于“传宗”、“发家”的美好心愿和强烈企望。完婚之后,一旦新家庭迟迟不能添丁,当父母的便着急万分,而妇人似有愧于父母、丈夫和祖先,在人前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于是拜神祈育。古人不明生育道理,生子被认为是神灵赐予,所以婚后数年不育,便要祈神庇佑。《诗经大雅生民》载周代始祖后樱的母亲姜源“克湮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欲。枚介枚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径。”是中国较早祭祀祈子而得子的传说。祈子信俗传承至今,尽管当今文化科学都较前大为发展,但祈子者仍大有人在,特别是农村。客家人崇拜的子嗣神有:送子观音、九子圣母、送子娘娘、吉祥菩萨、花公花婆、葡萄老爷、佛母娘等。各地又有不同的敬仰,如广东主要崇拜送子观音、九子圣母等,闽西、赣南客家人主要信奉送子观音和吉祥菩萨,许多地方寺庙都设有一尊“吉祥哥”或称“吉祥菩萨”,民间把他尊为生殖之神,大多用木头雕制,高一尺许的小男童,有的裸体,有的穿花衣,下着开档裤,阳具露在外。女人祈子必请他庇佑,祈子时,母女或婆媳往往是先朝拜大菩萨,如观音、弥勒,然后走到“吉祥哥”前,虔诚地加以顶礼膜拜,拜毕,女儿站在旁边,面颊飞红,母亲(婆婆)代为祈祷(或自己),念道:“吉祥哥,吉祥哥,聪明伶俐福定多;请您勿在厅中坐,保佑涯女(涯新妇)生个靓阿哥。”边念边伸手抚摸“吉祥哥”的“雀雀”(阴茎),搓下一些粉末,用红纸包好带回家里冲水给女儿(新妇)饮服,从此期望得到生育。有的大胆妇人,求子心切,母亲已过世由婆婆陪同,也顾不得害羞,照样祈求。“吉祥哥”的“雀雀”被刨之殆尽后,寺庙主持便请人用粘土补上。“吉祥哥”胸前有的挂着一个红兜兜,为的是让人献“香火钱”,这是寺庙的一笔收入,对祈育者也是十分情愿之事。就是求所不得,也绝不后悔,只怪祖先风水不好,命运注定。这位“吉祥哥”不知那路神灵。佛教二十天神中有一位“吉祥天女”,原为古印度婆罗门教命运、财富女神,后来佛教吸收为护法神,是位身着后妃衣裳,极为端庄、深受民间爱戴的女神。女性是生育的象征,这位“吉祥哥”是否是“吉祥天女”演化,或是她的兄弟,或是她派生为人间的“香火”操劳之神?
还有的地方把一些自然物当作送子神灵而顶礼膜拜。福建上杭县紫金山上有一座麒麟殿,殿前有一块长条形的石头,竖立在天井边,当地客家人视之为送子神灵,称“摸子石”,常有一些求育心切的少妇前往祈育。其祈育方式很特别:少妇们趁暮色降临之时,悄悄走到“摸子石”前,解开衣襟,肚皮在“摸子石”上轻轻摩擦几下,尔后扣好衣服,心里怀着受孕奢望悄然离去。赣南兴国县等地客家人很信奉现公,妇女不孕,请现公跳现“包花”,祈求生育;怀孕期怕小产,请现公“藏海水”保平安。
2、保胎。客家妇女有孕称之为“有喜”、“有好事”、
“有生养”、“有生妊”、“有哩子”等。“有喜”,就要保“喜”,即是保胎。民间的保胎措施,主观愿望是积极的,是为了保孕妇、保胎儿能够平安发育,平安出世,但具体的习俗,不少是由于迷信鬼神所至。“客家人以为一个人生下后具备有‘精’、‘气,、‘神,三样于自身,神就是人的元神,也就是人的灵魂。当妇女怀孕时,元神就存在于胎中,这时也就有了所谓胎神的存在。胎神每天所占的地方不同,普通都明载在日历上。因此,孕妇房中忌器物随便移动,忌打钉,禁动针引线裁制衣服,否则触犯胎神,必致将来婴儿变成畸形,残废或流产。”安胎的方法是:“(一)向药堂购买‘十三味,、‘安胎散,,服用以保胎儿;(二)请“先生妈”写安胎符,把符烧了与盐混合,循着触犯胎神的东西搬出的路线,沿途洒在地上;(三)买来安胎符放在身上、床上或棉被下;(四)把安胎符烧了洒在蚊帐上。”闽西一些客家地区,妇女怀孕第十个月要“催生”,初三、十三、二十三,常有亲友、邻居送蛋和粉干给孕妇吃,叫“催生”,孕妇家要设宴招待送礼者。孕妇禁忌很多:不许看入硷、不许接触棺枢、不许在亲友结婚时进入新房、不许在娘家住宿过夜等等。民间认为人死要投生,孕妇碰上入硷,或“当煞”,胎儿可能发生不幸;或死者为投生而投胎。孕妇接触棺枢,棺枢埋葬后,会长白蚂蚁。孕妇进新房,会“喜冲喜”,一方或双方不吉利。长汀县等地的孕妇还不能随便去抱或抚摸别人的孩子,认为会“争花”,使小孩夜卧不宁。客家妇女很会劳动,由于有劳动习惯,所以怀胎期间也不太节制劳动,农村孕妇,往往临产前还挑水、砍柴,可能也是由于她们体力劳动多,锻炼出一副好体格,自身保胎能力强,尽管干重活也不致流产。饮食方面也不是很讲究。过去的客家地区都是比较穷的山区,妇女从事体力劳动,养成不娇弱的体魄和性格,所以孕期饮食并无十分特别,只是食一二个猪肚、猪心养养胎就是了。
3、分娩。客家人称“轻”、“落月”、“养子”、“养人”、“养怠”.过去妇人分娩都在家里,多数在床上,也有坐在便桶上,由民间“产婆”、“接生婆”接生,生了几个孩子的妇女会帮助邻居接生,有的还能自我接生。由于缺乏卫生知识,所使用器具又未很好消毒,因此婴儿和产妇常出问题,产妇、婴儿死亡率很高。产妇死去叫“阴生死”。民间认为产妇“阴生死”后,会变成“阴生鬼”,“阴生鬼”想要投胎再生,必须在婆家找人作替身,所以有“阴生鬼寻亲人”之说。婆家为防止后人被害,常在产妇衣袋里放入一把芥菜子,让她老数不清而无法投胎。而娘家又不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