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的“四月八”
涂祥生
久闻陈东乡“四月八”是有几百年传统的民俗活动,历时三天,亲友云集,比过春节还更热闹,故陈东有“不重年,不重节,只重‘四月八”的民谚。
广圣殿是“四月八”活动所迎诸神的庙宇。庙按常规构筑,有上下堂和左右横屋,占地面积约有四、五百平方米。据说此殿始建于明末(但无文字可据),“文革”时被毁为平地。1987年陈东人为恢复“四月八”活动,倡仪修复,得到海外同胞支持,于这年正式动工,1991年建好上堂,下堂至今尚未全部盖顶。大门已做好,门板上彩漆画的秦琼、尉迟恭门神像,鲜艳威武。正堂有左中右三神座。中间座上的四尊神像是玉封公王、一品夫人、郎君舍人和祖师菩萨。当地群众一致认为玉封公王是东晋名臣谢安。此神原是陈东坑卢姓所祀之神。东晋时有四大旺族,崔、卢、王、谢,声振皇族,后因卢绳起义造反卢家受灭族株连,承谢安拯救,逃到南方开基,因此奉谢安为神,四月八则是谢安生日。此段传闻无文可考。谢安是东晋名臣,曾统兵御秦王符坚,取得有名“把水之战”的大捷。《辞海》云,四月八日本为“浴佛节”,属佛教节日,“汉族地区相传夏历四月八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诵经,并用各种名香浸水灌洗释迎太子的诞生像”。陈东所迎之神究竟是谢安还是释迦,无从考据。
“四月八”的主要活动是迎神游村。迎神队伍中,走在仪仗队伍前头的是一百多名手执“三把连”土统的威武壮士,大约有驱邪开道之意。 后为“肃静”“回避”牌,并有两人手执长板喝道,后面跟着锣鼓队。这大概是仪仗队的总前导。后面是每尊神有一套仪仗,称为一“坊”,都有横 彩标、神轿、一百多面的彩旗队、一二十人的锣鼓队,跟着是文娱队伍和彩车等。文娱和彩车两个项目,各坊争奇斗艳,有狮队、龙队、腰鼓队等。狮又分金毛狮、青狮、子母狮;龙有单龙戏珠.双龙抢珠,也有大小子母龙。彩车花样也很多,比较突出的是几种活动彩车:一种是装有能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的大轮环,轮四周坐着四个化过妆的漂亮小孩,轮环转动时,小孩坐姿不变,因其座椅是通过滚珠轴承安装在大轮环上的;另一种是水平方向转动的大轮盘,盘周坐着六个小孩随盘转动;有的彩车上装个大金凤,伸展的翅膀不停地上下扇动,原来是有个骑金凤的小孩用脚踩动机关,带动翅膀扇动。其他还有“八仙过海”、“天仙配”等种种民间喜闻乐见 的传统剧目造型。各坊彩车合计有20余辆,用拖拉机或平板车作载体。游行队伍中各专职人员,大多有各自统一的鲜艳服装,绚丽夺目。队伍总长达一二里,据说参加者有三千多人,确实蔚为壮观。
在三天活动的日子里,有关人员一般早上三四点就得起床,搞好化妆、上供等准备工作。按规定路线,初七迎神出庙后,第一个站是“城里”供坛,然后到高东、高峰、上村各点,最后到破头甲过夜。每个供坛神驾停留约2小时。供坛都有搭好的驻节神坛,用特制专用的红漆构架木条和帷帐等架搭而成,装拆都很方便。供 桌则由群众的八仙桌拼成,一般供坛都有三四十张桌,每桌都摆满了供品。初七、初八两天为斋戒期,供的是素果、糕子撷,版在大盛器上一圈圈地摆成塔形,有一二尺高。上供时,广场上族旗招展,锣鼓喧天,香烟缭绕,彩车会聚,群众人山人海,一百余枝“三把连”土铣先后要放二次,加上密集的鞭炮声,真是硝烟弥漫,声闻十里。在接神的道路及供坛旁,各家用竹杆悬挂长串鞭炮插在地上,组成奇异的鞭炮林,造成又一奇观。初八日在蕉坑、榕蛟、蛟塘、共星(过夜)各村点设坛。两天斋戒期间,陈东范围内饮食业一律停止营业,群众都自觉斋戒。初九开斋,在下坪埔和“城里”两点设坛,都是猪、鸡、鱼等荤供。这天恰是陈东好期,宾客大多是这天前来赴会,所以这两个供坛更是热闹非凡“城里”最后一坛上供完后,诸神起驾到街上亮相巡行一遍。队伍所经之处,观众万头攒动,挤得水泄不通。街上亮相完,送神驾回庙,活动才告结束,此时已是下午一、二点了。神驾回庙后,执事人员等就可回家用餐与宾客开怀畅饮了。有人估计,一次活动总开支(连同各家招待亲友)达四五十万元,所以前述民谚也说成“不怕年,不怕节,只怕陈东四月八”,这个“怕”含有怕经济负担的意思。但是,当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 高时,他们是乐意为这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付出开支的。客家人传统习惯:“平时莫斗伍(打平伙),年节莫孤凄。”他们甚至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就望这样的大节来开心一场,借以联系众亲友,自然乐在其中,各家还以客多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