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刘国柱
主题和关键词:石壁;客家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来源:石壁与客家
让大山作证论石壁乃客家之祖地
刘国柱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巫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 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 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 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这是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以 国档会(1984)7号文件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 知中的一句话。该文件还指出:“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根 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日趋浓烈,他们也巫需利用 家谱来找自己的血缘关系。”
一、关山万里,隔不断客家祖地情
闽西自1995年冬开始举办每年一度世界客属乡亲公祭宁化石 壁客家公祠暨长汀“客家母亲河”汀江大典的最初三年间,我有幸多 次采访马来西亚拿督萧光麟医学博士和南源永芳集团董事长姚美良 太平绅士,在旅行途中或在茶余饭后的交谈中,他们在回答“为什么 远涉重洋来到闽西万山丛中的宁化石壁”这类问题时,无不满怀深情 地说:“我们的先辈是从大山深处的石壁走出来的呵!”1996年夏秋 间的一天,姚美良先生同我在福州西湖大酒店共进午餐时透露了他的一个苦恼:自从他和第一批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文化寻根访问团” 100多位乡亲首倡上述公祭活动之后,有关新闻报道引起了海内外 客家人的关注,并促进了闽西旅游业的兴起。福建邻省的一位高层 党政领导同志在一次接见时,很是郑重地问他:“小姚,你怎么把‘客 家祖地’搬到闽西去了呢?”言外之意是,他们的上述倡议活动把海外 华侨华人尤其是其中的客家乡亲寻找投资兴业项目的目光转移到闽 西去了。这位领导人的询问,令姚美良先生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无 奈。他的回答是:“我们客家人到闽西去寻根渴祖,是族谱的启示,是 心灵的驱使!”
在萧光麟博士和姚美良董事长率领的第一批马来西亚“中国客 家文化寻根访问团”访问闽西的前10年,亦即1986年的春夏之 交,一位台湾岛上的黄老先生冲破重重关隘,不远万里,绕道北美 洲,飞抵北京,敲开了祖国大陆的大门,来到与台湾岛一水相隔的 福建寻根访祖。他说,据家乘记载,他们的先辈是200年前从福建 迁徙台湾的,但是具体从哪县哪乡迁出已记不清楚了。这位老人在 中央和省两级统战部门干部的陪同下,得到地(市)县乡各级政府 有关部门的帮助,经过10天行程终于在闽粤边境客家人聚居地的 一个山村诏安县官破乡五通村停下了脚步。当他从村中髦垄老人手 中接过纸质发黄的一小本族谱时,神情庄重地一字一句审读良久, 忽然眉开眼笑,连连点头,确认该村就是他的祖居地。然后,在族 亲陪同下前往村中“五通宫”认祖上香。此情此景,令我从这位老 人的脸上读懂了远归游子的喜悦和客家人神圣的宗族感情。我问 他:“先生,您确认这里的村民是您同宗共祖的血亲,这个村子就 是您的先辈居住过的地方,依据是什么呢?”他答:“凭据嘛,就是 我们黄氏宗族散居各地子孙相认时必须核对的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