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悠悠客家史 浓浓故园情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吴建华

主题和关键词:石壁;客家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来源:石壁与客家

摘要:

 

悠悠客家史 浓浓故园情

罗香林先生及其“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研究述论

吴建华

罗香林先生,字元一,号乙堂,广东兴宁人。诞生于1906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9月11日,逝世于1978年4月20日,享年73 岁。毕生专心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对于中国史研究做 出了卓越而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一 生。在现代我国史学界中,他是读书广博而重融会贯通、著作丰富 而讲求实事求是的一位史学家。50年中,他付梓问世之著作共41 种,在各地报刊发表论文、考证、传记、序跋等共273篇,不下数 百万言,对国内外史学界有着深远的影响。至今他的著作,在海内 外有多种翻印本广为流传。

罗先生青少时曾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名师的教诲

熏陶。他曾自述道:

“余家先代,自赣迁粤,居兴宁东郊,历世以耕读为业。先君 希山公,以文史之学,教授乡邑;中复讲学两广方言学堂,所纂述 《亚洲史》为时贤所推重。生余兄弟五人,余最幼出,不及侍先君 之壮岁。而家书盈室,不敢废弃。忆少时肄业邑城中学,即有意治 史。其后数年,出游沪读,人吴淞政治大学,从仁和孙隘堪先生德 谦,治古书义例与校读方法。旋之故都,进国立清华大学,从新会梁任公先生启超、海盐朱邀先生希祖、与义宁陈寅格先生、洒阳张 星娘先生诸师受业。梁先生讲授儒家哲学与史书撰述方法,以恢扩 之学,引导后进。朱先生史学深醇,各理缤密,以搜讨实证,昭示 学子。陈先生识解弘深,又博通欧美诸国语文,以至蒙古、满洲、 波斯、阿刺伯等地文字,故善于阐发史蕴。张先生讲授西北史地与 中西交通史,综合中西有关文籍,为之贯穴疏证,启发良多。余蒙 昧元似,何足以云造述。顾妖闻诸师绪论,如饮玉液琼浆。亦遂好 之弥笃。而习以撰著忘扰忧。”(l)

为此后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

1930年夏,他在清华大学史学系本科毕业后,即升人清华大 学国学研究院,主攻唐史与百越源流问题。“研究院的特点,是治 学与做人并重,各位先生传业态度的庄严恳挚,诸同学问道心志的 诚敬殷切,穆然有鹅湖、鹿洞遗风。”(2)

翌年六月,其父病逝,乃请假回家治丧。罗先生后来回忆道: “我父亲是民国二十年即1931年6月18日在兴宁去世的。那 时我还是在由上海搭船返汕头的途中,赶到家里,始知我父亲已去 世7日了。母亲领我到灵枢前遵礼成服,我深悔没有提早回来。即 为撰印哀启,分寄本邑的族戚和外县的师友。陈师(引者按:即陈 寅洛教授)接到了讣告,即亲自撰写挽联一对,寄来兴宁。那挽联

说:

惜公抱经世才而未竟其用; 有子治专门学能不负所期。

这对我自然也有很大的安慰和鼓励的作用。”(3)

同年年末,他回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继续学习,兼读邻校燕京 大学研究院历史部,接受洪业教授指导。1932年1月,获哈佛燕 京学社奖金,赴华南考察,与人类学家许文生博士,在广州从事置 民的体质测验,凡四阅月。其后又赴东、北江考察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