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清代前中期户口数
关于清代前期户口登记中的“丁”的实质,何炳棣先生在其 所著《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中专辟一章,做了精辟的论 述。何炳棣指出:“自16世纪或者更早之时起,丁已替代户、口 而成为登记数字中的核心部分”;自顺治八年(1651)清政府在 全国范围内进行首次丁口的编审,到乾隆六年(1741)户口登记 制度做出重大改变。“这一时期的丁统计数既不是人口数,也不 是户数或纳税的成年男子数,而只不过是赋税单位”。清代的 “原”丁税额“像清初的地税额一样”,“也是根据明末的统计数 确定的。只要有可能,省和地方的官员都沿用明末的定额。在战 争和迁徙后果严重的地区,则酌情削减。”①
闽西的汀州府,据乾隆《汀州府志》载, “本朝顺治九年, 编审原额人户丁口,78946丁,又新增117丁,又田米内原溢16 丁,共79079丁,共征银25288两2钱2分5厘5毫4丝9忽8
微4纤1沙”;
“原额食盐课114819口(按分县口数之和为
114789,
以下括号里的丁口数均为按分县口数计算所得—引者
注),又新增不成丁口4216口,又田米内原溢5口,共119040
(119010) 口,
共征银1923两7钱l分5厘8毫8丝2忽4微4
纤2沙”。②据此,顺治九年汀州府的丁口数为198119 (198089), 应是在明末口数的基础上削减而成;从“又新增不 成丁口”可知,原额食盐课口数包括不成丁口数。《嘉庆重修 一统志》卷四三四《汀州府》记载汀州府原额人丁(康熙五十
①
参见何炳棣著、葛剑雄译:《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生活 读
书 新知三联书店2。。o年,第28一41页。
②
〔清]曾日瑛修、李级纂:乾隆《汀州府志》卷九《户役》。
年的丁口数)198336,比顺治九年的丁口数多217(247)丁 口, 扣除康熙三十五年、四十年、四十五年、五十年增益人丁 6 丁和溢出食盐课n口,误差200(230)丁口,应是抄录错
误所致。
粤东北各县的人口数据比较复杂。程乡,光绪《嘉应州志》 引顺治《程乡县志》云:“国朝顺治八年,奉文编审人丁。除逃 亡故绝外,实人户1814户,人口15764丁口。内除查丁并民户 小口例不编差外,实成丁6127丁,大口3977口。”①其户数与 崇祯十五年的1827户极为接近,人口数应是由崇祯十五年的 19232 口 “除逃亡故绝”所得,该年“渡置户”41户,以户均5 口计算,置户约205口,故其民户小口约为5455。可见顺治八 年程乡的人口数是包括成丁、大口、民户小口在内的全部人口 数,只是其大口、民户小口都存在漏登()顶治《潮州府志》记载 的程乡顺治十七年户口数与前述顺治八年完全一样)。
长乐县,康熙《广东通志》载“康熙元年至十一年实在人丁 2010”,②与嘉靖二十一年的户数2080极为接近,但道光《长乐 县志》记载的“康熙二十五年男妇共6461口”和“原额(应是 康熙五十年的数额—引者)男妇6687丁口”包括男子成丁、 不成丁和妇女,因为在“原额”丁口下注明“内男子成丁2173 丁,不成丁1835丁,妇女2679丁”,在这里,丁口数应是全部 人口数,只是从两性比例150:100来看,妇女数漏登严重。 从表2一19可以看出,兴宁县顺治十四年(1657)丁口的总 数刚好与天启二年(1622)的户数完全一样;康熙元年(1662) 的丁数只是在顺治十四年的基础上略有增加,康熙十九年
光绪《嘉应州志》卷一三《户口》。
转引自道光《广东通志》卷九二《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