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区域内部的人口流动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周雪香

主题和关键词:客家人;人口流动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来源:明清闽粤边客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

摘要:

桂坊,曾买广大地基。不料天不假公以年,卒于其地,遂 卜葬于坊之打鱼巷焉。适嘉靖甲子(1564),平远新造,子弟等

  乃迁于平邑以开基。嗣后桂馥瓜绵,棣华椒衍。”①

  潮、惠杜氏来自江西,《崇正同人系谱》载:杜氏“明洪武 十四年先有一支由江西来粤,分处于潮惠之间,复分衍各 属焉。”②

  二、区域内部的人口流动

  明清时期闽西粤东北地区内部的人口流动亦相当频繁,这种 流动包括闽西、粤东北两个地理单元之间的人口流动及他们各自 内部的人口流动。

  先谈闽西、粤东北两个地理单元之间的人口流动。从明初到 明中叶,是闽西人口流向粤东、粤北的重要时期。温仲和《光绪 嘉应州志》载:“考《长宁县志》云:方言有二:一客家音,一 水源音。相传建邑时人自福建来此者为客家,自江右来者为水 源。《永安县志》云:有自江闽潮惠迁至者,名曰客家。盖循梅 接境,多由江闽迁来,至明成化时,洪钟尚言流移错杂,盖客户 愈盛可知矣。”③循梅等地“自福建”迁来者主要是来自闽西。 又如英德,道光《广东通志》卷九二引《英德县志》说:“明初 地无居人,至成化年间,居民皆自闽之上杭来立籍,间有江右入

  民国二十二年《广东平远严氏家谱》卷一《尚六传》。 赖际熙:《崇正同人系谱》卷二《氏族》。 光绪《嘉应州志》卷八《礼俗》。

  ①②③

  籍者,习尚一本故乡,与粤俗差异。”①据学者研究,现在粤北 地区各县只有极少部分南宋以前的“老客”,其语言与后来“新 客”有极大差别,不能交谈,人口十之七八是明初至明中叶由闽 西迁人的,另有一部分是明末以后由粤东迁入的。②粤东北的梅 州,其民族“当宋末元初之间曾经一度更擅,而能为今兹之繁盛 者,殆由元明以来再从汀赣二州源源而至”③。据((客家姓氏渊 源》记载,仅是明代始迁人粤东北的姓氏中,由闽西迁人的姓氏 即有吴、池、高、练、曹、汤、刁等,详见表2一1。如兴宁县, 明初“值周三之乱,县治残破,民死徙殆尽”①,但到嘉靖年间 已经“渐实以汀、吉、抚州之民,城中皆客窿”⑤,其中由闽西 迁来的如:李氏“八世仲三郎,批邱氏,移居兴宁县,作吾族 祖。据本族图载,于洪武年间,由闽之宁化而来兹土, 卜居于西 厢李鸦塘’,⑥。长乐县,明代迁入的37姓中,邓、丘、包、李、 刘、吴、张、罗、翁9姓是直接从闽西各县迁入(详见表2一2), 其余28姓,除了前述丁、孔等7个姓氏是从闽西粤东北客家地 区以外迁人,其余21个姓氏实际上也大多是从闽西迁到粤东北 各县后再转迁而来。以上所举仅是明代始从闽西迁人粤东北的姓 氏,而那些在宋元时期迁人粤东北的姓氏,在明代亦有相当数量

  的不同分支从闽西相继迁人粤东北。

  〔清〕阮元修、陈昌齐等纂:道光《广东通志》卷九二。

  曾祥委:《试论“客家”》,收人黄饪钊主编:《客从何来》,广东经济出

  版社1998年,第6页。

  ③ ④ ⑤ ⑥

  赖际熙:《崇正同人系谱》卷二《氏族》。 嘉靖《兴宁县志》卷四《历宫 夏则中传》。

  黄国奎修、盛继纂:嘉靖《兴宁县志》卷三《风俗》。

  《兴梅源远李氏谱抄》,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篇》,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1992

  年,第49页。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