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手工业与矿冶业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周雪香

主题和关键词:客家;手工业;矿冶业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来源:明清闽粤边客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

摘要:

 第三节

  手工业与矿冶业

  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为闽西粤东北地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 物质原料,人们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了造纸业、印刷业、

  制烟业、矿冶业等。

  一、造纸、印刷、制烟等手工业

  造纸业是闽西最发达的手工业之一,南宋((ll备汀志》就有关 于纸的记载。史载:“汀境竹山,繁林璐荟,蔽日参天。制纸远 贩,其利兼赢。”①崇祯《汀州府志》注曰“纸出归化”②。乾隆 《汀州府志》亦载:“竹攘、褚皮、薄藤、厚藤,凡柔韧者皆可造 (纸)。而竹纸多出连城、归化。”③连城造纸以姑田(包括曲溪、 赖源)、营溪为中心。根据记载,明嘉靖年间,营溪铁山罗地罗 李崇从浙江学习造熟料纸技术后,开始建厂生产京庄纸,之后, 还生产福贡、川贡、加重、行重、色纸等。④姑田漂料纸的创始 人蒋少林(又名正春),生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自幼随父 从文亨乡蒋坊迁到姑田元甲定居。天启六年(1626),蒋少林到 邵武县禾坪乡,向当地人学习造纸技术,掌握了蒸煮竹丝、天然 漂白、打浆方法以及造纸、烘干等工艺全过程。崇祯二年 (1629),蒋少林从邵武回到姑田,经过苦心琢磨,反复试验,终

  仁清]杨澜:《临汀汇考》卷四《物产考》。 崇祯《汀州府志》卷四《风土志.土产》。 乾隆《汀州府志》卷八《物产》。

  《福建省连城县营溪镇志》,1996年,第7页。

  205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