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二、矿冶业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周雪香

主题和关键词:客家;矿冶业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来源:明清闽粤边客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

摘要:

各口岸均设有扇庄”。其族人还经常远商到四川的重庆、沪州、 资州、内江、涪州等地经营扇庄。①不少兴宁人迁移到外地后, 仍从事扇子的制作和经营,如黄彩若,“自幼随父母来川,在荣 昌县置买房屋住居二十余年……向在荣昌县开扇铺生理”,并时 常至“重庆来卖扇”。②兴宁之外,大埔出产赤纸扇,“由三河出
口,
销潮汕、南洋各处,年约二三万元’,③。闽西各县亦出产各
种扇,明万历《闽书》载,上杭“百货具有,竹笼可以贾”④。
崇祯《汀州府志 土产》载:
“上杭洒金扇,清流油纸官家扇,
永定竹掌扇,薄微如绢,最为工致。”
丰顺的草席俗称陶隆席,道光《广东通志》引雍正《广东通 志》载:“流黄席出潮州流黄镇,与虎邱席相似,而柔细过之, 佳者每一金。”⑤“流黄”即陶隆同音,陶煌席“多运销外洋”⑥。
宁化的竹器:以笙竹破为细丝,织作诸器,
“宁中自杯碗、
箱筐、文格、扶手、盒橱,无不以竹丝为之。’,⑦
二、矿冶业
闽西粤东北地区的矿冶业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新唐书
地理志》载,汀州县三:长汀有铜、有铁;宁化有银、有铁;沙 县有铜、有铁。⑧宋代,汀州是福建金的重要产地,当时福建产
参见《兴宁东门罗氏族谱》卷七《职业谱》。
巴县档案,乾隆三十三年十月,转引自刘正刚:《闽粤客家人在四川》。 民国《新修大埔县志》卷一O《民生志 贸易》。 「明〕何乔远纂:万历《闽书》卷三八《风俗》。
〔清]阮元修、陈昌齐等纂:道光《广东通志》卷九七《物产》。 民国《新修丰顺县志》卷一三《物产》。 康熙《宁化县志》卷二《土产志》。 《新唐书》卷四一《地理志》。
227
①③③④⑤⑥⑦⑧

  金之地有四处,以上杭的钟寮场和金山场产金最多,是全国n 个著名的产金地之一,皇佑间贡金167两,①元丰元年(1078), 缴纳税金151两。同时汀州还产银、铜、铅、铁等。②矿产收人 为地方重要财政来源,北宋时除每年以银上供外,并出银6065 两代江西建昌、抚州输上供银,从二州军获得绢绸,③由此亦可 见当时汀州产银颇为可观。到南宋后期,由于“矿冶废歇之久”, 以致“岁额白金买偿价日以踊,虽痛革扰,犹以为病’,④。粤东 北各县,据《元丰九域志》载,兴宁有夜明一银场,长乐有罗 诩、洋头、大佐、懒湖四锡场,’程乡有乐口一银场、石坑一铅

场、龙坑二铁场。⑤
明清时期,闽西粤东北地区的矿冶业以冶铁业为主。据文献 记载,明代,粤东北程乡、大埔、平远等县所属的潮州和兴宁、 长乐二县所属的惠州是广东铁矿的主要产地。嘉靖《广东通志初
稿》载:
“唯广东铁冶, 自宋以前言英韶,自国朝以下言潮
惠。”⑥嘉靖初年,惠、潮二府由“各处射利之徒”设置的炉冶, “通计约三四十处”⑦。嘉靖时广东南海人霍与瑕曾说道: “两广 铁货所都,七省需焉。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 十万,皆置铁货而北。近年惠潮铁罄,告开龙门铁山,迄未准 行。客商艰于得铁,多怀空银回家。”⑧由此可见,以惠潮二府
① ②
仁清〕杨澜:《临汀汇考》卷四《物产考》。
参见林汀水:《两宋期间福建的矿冶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2年第1期,第15一22页。
③④ ⑤ ⑥ ⑦ ⑧
228

  仁宋〕胡太初修、赵与沐纂:《临汀志 供贡》。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九《广南路 东路》。 [明〕戴憬修、张岳纂:嘉靖《广东通志初稿》卷三O。 [明]姚摸:《东泉文集》卷八《督抚事宜 禁兴炉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