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基础设施的改进和中心城市的转移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钟德彪 苏钟生

主题和关键词:闽西;客家;发展

出版者:北京燕山出版社

来源:闽西近代客家研究

摘要:闽西近代客家研究第324-328页

 

    第八章  基础设施的改进和中心城市的转移
    近代以来,基础设施的改进和从汀州到龙岩的中心城市的转移,为闽西客家的近代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进而为闽西塑造开放的人文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  从官道到公路的修通
    一、 古代闽西的“官道”
    所谓官道,就是驿道的别称。它是指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的道路。历史上的闽西,交通比较闭塞。西晋时期,其通往中原的"官道"有2条:一是从新罗县西出隘岭或西北出皇竺岭,至江西瑞金,再沿赣江经虔州(赣州)、洪州(南昌),达长江流域;二是从新罗县北出九龙滩(清流境)入沙溪,沿沙村(沙县)、延平(南平)、建安建殴),通江浙。唐垂拱三年(687),漳州刺史陈元光重视发展交通,其中陆路西出京元(今茶圃)、月岭(今天宝)、龙平(今龙山)、和溪,越夫人妈岭(林田岭)抵苦草镇(即龙岩)而通闽西各地。唐开元初,左拾遗张九龄奉诏重修虔州至大庚的岭南古道,闽西便前接豫章(江西),后连东粤(两广)。唐末黄巢起义后,河南寿州王绪率王审知等进兵闽西,转漳、泉而至福州。宋末右承相文天祥率勤王  兵抗元,退人闽西而转粤东。清代太平天国部将石国宗等在闽西持续转战,均推动了闽西道路的建设。明清以来,闽西各地又出现了官绅倡募,群众集资修路筑桥的义举,更使官方的释道和民间的乡村道路交叉衔接。闽西官道的特点是,道路多依崖壑或临溪谷,蜿蜒起伏,崎岖不平,又因历久失修,绝大部分“依山多崩,傍溪多缺”。
    驿道,沿途设有驿站。骚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的人中途 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有骚站的地方必有骚道通过。对此,我们可以从骚道的脉络延伸情况,看到古代闽西道路交通的状况。随着闽西历史沿革的推进,骚道也相应普及,清末时期尤为明
晰。
    汀州府的官道主要是汀属八县的骚道延伸,如:
    东路—出长汀,经十里铺、任屋、新桥、馆前,从恩坊出境,再经宁化、清流、明溪、将乐至顺昌从顺昌,南折经南平至福州,北折经光泽至江西南城。另从南平北折经建匝,至浙江江山。这条官道在长汀境内约4O公里。
    东南路—从长汀任屋东南折,经龟岭、童坊、马罗、北团、连城、姑田至永安。从连城北团东北折经李家至清流,从连城南折经新泉、矶头至上杭。这几条官道从长汀任屋起,在长汀境内42公里,在连城境内128公里,在上杭境内40公里。
    南路—出长汀,经黄馆、河田、三洲、水口、回龙至上杭,从上杭东折经石灰岭、将军桥、白砂、丰年桥、吊钟岩、大池至龙岩;南折经安乡、庐丰至永定;西南折经洪山、峰市至广东大埔;西折经高梧、十方至武平。这几条官道在长汀境内65公里,在上杭境内230公里,在龙岩境内32公里,在永定境内15公里,在武平境内25公里。
    西南路—出长汀,经灌田、湘店、桃溪、永平抵武平。从武平十方南折,经岩前通广东蕉岭;西南折经中山通广东平远,西折经东留、桂坑,通江西会昌。这条官道在长汀境内32公里,在武平境内170公里。
    西路—出长汀,经古城、隘岭,至江西瑞金。再从瑞金折至赣州后,顺赣江至南昌,而通长江流域;另从赣州西南折经大庚,可通粤东。这条官道在长汀境内32公里。
    北路—出长汀经郑坊、七古,从镇平、草竹岭人江西瑞金。这条官道是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征讨东越王时,开拓由中原至闽西的古道,在长汀境内20公里。
    龙岩直隶州的官道主要是龙岩、漳平、宁洋三县的骚道延伸,如:
    东路—出龙岩,经雁石、白沙、基太至漳平。从漳平南折经永福、清源,接南靖和溪,从永福东折经和丰、梅营、官田,通华安; 另从白沙北折经小溪、吕凤至双洋(原宁洋县治);再南折经南洋至漳平。从小溪西折经万安梅村,可通连城姑田。这几条官道在龙 岩境内136公里,在漳平境内205公里。
    南路—出龙岩,经马坑、三井、新祠、孟头、前林、夫人妈岭 (林田岭)、和溪至漳州。这条官道是1300年前由漳州郡开拓的,在龙岩境内4O公里,从漳州分别北通福州和南通广东潮州。 西南路—出龙岩,经西酸、牛厄岭、南阳、船巷、富岭、坎市、 湖雷至永定。从永定湖雷东折,经抚市、龙潭、适中、坂寮、永溪至和溪通漳州;从永定东南折,经岐岭、湖坑、高头至南靖;另从永定西南折,经古镇、兰地至广东大埔。这几条官道在龙岩境内44公里,在永定境内140公里。
    西路—除汀州府已列人吊钟岩通路外,另从龙岩小池经黄 斜,越采眉岭至古田,从古田西折,经蛟洋至白砂,接上杭;西北折,经庙前至新泉,再西折,经南阳、才溪、旧县,也通上杭;另从新泉北折,经朋口分别通连城和长汀。这几条官道在龙岩境内巧公里, 在上杭境内120公里,在连城境内56公里,在长汀境内28公里,①
    明清时期,随着转运贸易的兴起和作坊手工业的启动,人口不 断繁衍,官府修路也比较普遍。至清朝末年,闽西(不含宁化、清 流、明溪)主要的乡村道路达4193公里,而乡间小道则不计其数。
    兹把清末主要骚道、乡村道路情况列表于后:

表8一1

 

    二、闽西近代公路的修通
    闽西近代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发展实业经济的势头日益高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向闽西内地传播,信息的快速递进和商品转运贸易的繁盛,改进旧有的封闭落后的道路交通成为当地群众的热切盼望。“1920年,龙岩县官商共同组建公路筹备 处,开筑龙岩南门外溪南坊经莲花山至崎獭、长巧公里的闽西第 一条草创路基。此后,汀漳龙工总局工程科长王弼卿来龙岩,兼任岩永公路局局长,经过数年断续施工,增筑了西兴桥至龙门矽长6公里,东门外至津头长13公里的路基”。①至此,龙岩城的城市面 积得到拓展。此后,闽西各县兴修公路方兴未艾。
    民国十三年(1924年),长汀县驻军李凤翔也组织公路局,“以萧树棠为局长,把省道附加粮捐作为经费,修城内中山路,城外中正路。十七年(1928)秋,省防军旅长郭凤鸣,设汀州公路局,举郑碧山为局长,征收盐商溢利以充经费,实行兵工筑路,先开汀古路 线,于十一月一日兴工。迄二十三年(1934年)夏,国军指挥李延年,由连城推进,规复长汀,亦令兵工筑路,随进随筑,逐将朋汀、汀 瑞二路,次第完成。但汀连交界之松毛岭一带,山径险仄,坡度太 大,一遇淫雨,每遭陨覆,嗣将几度修改,始较安稳。今县中公路, 咸以城外营背为总站”。②由此可知,闽西近代公路的修通,大都以官府倡导,民间集资的形式,如收取盐税、粮捐作为主要经费,并动用兵工筑路。这种修路做法,一是经济发展,民间谋生所需,二是军工所需。据民国二十九年《长汀县志》载,此时,长汀境内修筑了 内外公路9条,即中山路、中正路、朋汀路(朋口—长汀)、汀瑞路 (长汀—瑞金)、汀宁路(长汀—宁化)、新峰路(新泉—峰 市)、连宁路(连城—宁化)、河水路(河田—水口)、策黄路(策田—黄馆)等。
    武平县,民国时期开通公路5条,通车的有2条,即甲,武岩 (武平—岩前)路,由县城至岩前婆凹八十五华里,经三角铺、忠 田铺、赖屋铺、十方墟、鲜水墟、老茶亭、龙嶂、伏虎乡、抵岩前,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