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闽西城乡文化生活调查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陈丕显

主题和关键词:闽西;客家文化

出版者:闽西客家学研究会

来源:客家纵横

摘要:客家纵横第270-274页

 


    闽西城乡文化生活调查
           罗乔德
    人总是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文化之中。文化存在于感觉和经验的世界,渗透于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求富的同时,积极求知,求美、求乐;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对文化生活的投人也日益增多.如果说过去的闽西人对现代文化生活的追求仅仅是雾里看花,那么现在的闽西人已经在伴着时代的足音,和着现代的韵律,正走向彩色斑澜的文化氛围之中。
    初具规模的文化生活阵地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闽西的文化阵地建设已经走出了原来比较单一的以政治夜校,有线广播,专栏版报等宣传一喋道组成的狭隘的空间,初步建立起一个由国办文化的为主体,家庭文化、市场文化、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文化设施网络;由广播,电视、录相、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介相配套的大众传播网络,以及以县、乡(镇)文化活动中心为核心,各种活动场所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文化大阵地.
    —农村有线广播通村率达80%;全区喇叭总数为15.55万只;龙岩、漳平、永定喇叭人户率达40%以上;佩阂西人民广播电台筹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可望十月一日开播。

    —全区卫星地面站近200个,电视转播点238个,全区各乡镇都可看到2套以上电视节目,70%乡镇可看到3套以上电视节目,电视人口混合覆盖达85%,近年来.有线电视发展迅速,龙岩市已有万余家安装了有线电视。
    —全区已建乡镇(街道)文化站127个,集镇文化中心站79个,614个村文化室.在文化中心站,一般都拥有影剧院,阅览室、娱乐室。象漳平的新桥,连城的新泉,上杭的才溪,长汀的灌田,武平的中山,龙岩的雁石,永定的坎市、下洋等文化站都是设施比较齐全活动比较正常。
    —全区电影放映单位3“个,其电影院,影剧院120家,放映队402个,平均每7300人就有一个放映单位.新兴的录相播放业相当普及。全区有音像发行站16个,放映点399个,音带销售点204个,成为仅次于电影的观众最多的行业之一。
    —基层文化社团蓬勃发展.全区有民间职业剧团64个,业余演出团队500多个,还有不少散觅各地的诗社、书画社、棋协、邮协等社团;业余创作人员近千人,零散艺人数百人。
    —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传统民俗文化多姿多彩。龙灯、船灯、舞狮、竹板歌、小调、十班,鼓吹乐,公坡吹,木偶戏、大鼓戏,闽西汉剧,山歌戏等都颇具特色,深受群众喜爱。
    —个体文化户蓬勃兴起。据统计,全区有营业性舞厅30多家,个体书店书摊近200个,个体文化专业户500多个。—报纸、图书的发行也连年上升,91年全区订人民日报4063份,福建日报24755份,闽西报46360份,福建科技报17231份,《半月谈》10628份。
    丰富多彩的大众文化生活
    发韧于七十年代后期的改革开放,和由此得以推进的现代化建设,为城乡文化生活的发展、繁荣创造了物质基础(大众传播手段、活动空间);而文化的勃兴也为改革开放的大潮增添了蓬勃发展的活力。群众文化流行于城市,波及农村,既表现为具体的活动(交谊舞、卡拉OK。健美操……),也凝聚成丰富的视听作品(歌曲、文学作品、电视片……);既反映在有形的物体上(时装、广告、献花……),也渗透在无形的情绪、意识和习性中(关注国际国内新闻,追求明快、活泼有性趣的生活方式……)。可见,大众文化对当代社会生活具有一种相当强大的渗透力,人们也愈来愈把文化生活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文化生活的投人起来越大城示论时间上还是消费上都明显地大方起来。文化生活象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众多乐此不疲的爱好者。在城市,每当华灯初上,辛勤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纷纷步出家门,消夜纳闲,寻找各自的乐趣。或撑一杆钓杆,垂钓龙津河边,汀江河岸;或投身舞池,伴着明快有致的节奏,翩翩起舞;或来到音乐餐厅,一边吃着风味,一边欣赏音乐,慢悠悠地品赏着生活的甜美;或来到图书馆、阅览室追求知识的充实。年青人多喜欢去卡拉OK厅,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尽情地表现自我。想唱,你可以象大歌星那样潇洒大方地走上 前台,一展歌喉,十分的惬意;而中小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更喜欢来到电子游艺机室,来一番太空游战……。也有不喜欢热闹环境的,那多数都在家里观看电视剧,随剧中人喜而喜、悲而悲……
    城市的节日文化生活更有一番新景象。元旦、春节、元霄、端午“三八”“五一”“六一”、国庆等重大节目,到处喜庆洋洋,热闹非凡,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晚会、书画展、猜迷游园,电视电影展播展影,时装表演,卡拉OK“大奖赛,,.…无不吸引众多的爱好者。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群众在欢乐、祥和、文明、健康的气氛中,修身养性,陶治情操。
    在农村、尽管文化生活没有城市那么绚丽多姿,但也尽可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以各自传统的,现代的文艺娱乐形式来抒发情感、装点生活。县(市)一年一度农民文化艺术节的兴办,乡镇舞厅的兴起,也分明可以感觉到一股现代之风在吹拂这块古老的闽西大地。闽西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整个闽西有80%以上是客家人.客家人以自己的勤劳、执着、创造了丰富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生活是颇具魅力的,每当传统节日的到来,各式各样古朴隽永的民间文艺节目至纷纷登出亮相,各展风采。上杭有各种业余剧团(班)121个,仅官庄的木偶戏团就有7个,每逢喜庆之日,农闲之暇,便活跃于农村各地。连城民俗文化活动是十分有特色的,诸如姑田的游大龙,罗坊的走古事,新泉的烧鞭炮,庙前的红龙缠柱,北团江坊的游大粽,以及各乡村的游花灯,赛龙灯等都十分壮观,还有其他县(市)的舞龙、舞狮、船灯、马灯,大鼓、锣鼓吹、游塔、汉剧等都深受当地群众欢迎,至身其中,其乐融融。
    清新活泼的企业、校园文化生活
    慧眼早识的企业领导人都十分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新技术革命浪潮,面对商品经济的竞争,企业要发展,不能仅仅靠先进的装备,充足的资金,精堪的技术,还得靠职工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精神风貌。因此,他们都十分注意去构造企业文化。最近几年在闽西企业中兴起的“读书热、发明热、献计热、演讲热、书法绘画热,健身热,益智热”,无不体现了闽西企业家们的.现代意识。在一些大中型企业的职工,感觉不到业余生活的枯燥与单调,因为这里的文化设施十分齐全,要唱要跳要乐十分随意.象华龙厂,漳平电厂,龙岩烟厂、龙岩矿务局,龙岩特钢厂等厂家活跃的职工文化生活远近闻名。华龙厂文化娱乐场所总面积达80。。平方,有俱乐部大楼,教育中心,体育场,舞厅,老人活动楼、电影院、图书馆等;该厂成立了气功、书法、花卉等十个协会;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和体育队,凡是省地组织文艺调演,该厂都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演。活跃的企业文化给该厂注人了活力,89年大部分企业滑坡,它却增产,90年创汇700万美元,成为省内有名的创汇大户。长汀火柴厂这是一个仅有800余职工的小厂,该厂也是深谙企业文化之韵味的.他们发动职工创作了“火柴工人之歌”(厂歌),经常组织职工演唱,组建了长汀县企业第一支业余铜管乐队和厂业余合唱团,厂长亲任乐队指挥,几年来,他们购置了大量文化娱乐设备,建立了工人俱乐部,图书馆、棋艺室、乒乓球室,成立了围棋,象棋协会,安装了闭路电视,使八小时外的职工生活丰富多彩。
     校园文化生活给人的感觉总是清新活泼,富有朝气的。一年一度的学校音乐周活动,校运会,各种各样的知识竟赛,各种兴趣小组无不给校园带来浓浓的春意。许多学校在搞活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把欢乐和美带给社会各界群众.象龙岩师范、长汀师范,龙岩侨中、龙岩艺校、上杭艺校等都为活跃地方文化生活作了极大的贡献。校园文化生活的开展,对净化师生的心灵,陶治师生的情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不可忽视的滞后现象与糟粕文化
    城乡文化生活的繁荣与跟文化阵地建设息息相关,而阵地建设又跟各地的经济状况紧密相连。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闽西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基础弱,全区七个县(市)尚有四个贫困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