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奇山秀水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福建上杭客家联谊会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上杭客家第五期

摘要:上杭客家第五期第210-214页

     上杭客家奇山秀水
    梅花山探秘
    黄兆森
    梅花山,闽西俗称“梅花十八洞”,地处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上杭县和连城县的结合部,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19公里,总面积22168公顷,其腹地近60(刃公顷,区内平均海拔900米,千米以上高峰70余座,主峰石门山海拔1811米,为闽西第二高峰,它于1991年被国家林业部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评为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莽莽无边的原始森林被中外专家称为“回归荒漠带的绿色翡翠”,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和特殊科学研究的价值;还被称为“野生动物的避难所”、“生物资源基因库”、“地质博物馆”、“大药山”、“八闽母亲山”,它是一座神奇而奥秘的宝山。
    民谣的魅力
    在梅花山区,广泛地流传着古远的民谣,世代吸引着周围的村民们。
    有一首民谣这样称道:“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厅,厅厅有奇景。”有位地质学教授曾经指出,闽西梅花山区集福建地层的大全,从中可以看出7亿年来全省地质历史的演变过程,称得上是一个“地质博物馆”。它具有独特而美丽的风光。人们登上它的高峰俯瞰,只见群山碧绿如海,而远近华盖般的古树在阳光下闪烁绿光,就使人产生连泥土都是绿色的幻觉,它既有地面的美景,还有地下的巨大的喀斯特溶洞:有的洞中有洞,有的上下洞相通,有的云雾缭绕,有的泉水叮当,因而形成了光怪陆离的地下宫殿,令人流连忘返。
    另一首民谣如此称赞道:“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洋,洋洋十八里,里里桂花香。”桂花树在区内分布十分广泛,人秋,漫山遍野都充满了桂花的芳香,十分迷人;此外,区内还盛产兰花,内有春兰、秋兰、墨兰等16个品种,尤以素心兰为其珍品。
    还有一首民谣是这样称赞道:“十月上山,不想当官”。十月,这是山上小秋收的黄金季节,可吃的野果不下数十种,甜、酸、苦、咸、辣、涩各种味道都有,例如“山菠萝”、“山荔枝”、“糯饭团”等,到处呈现一派令人乐而忘返的动人情景。
    而更多的民谣则是异曲同工地称赞道:“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里,里里十八窟,窟窟有把金交椅”、“梅花十八恫,炯蛔一条溪,洋洋十八里,里里十八厅,厅厅有把金交椅”、“着蹄前,虎爪背,金棺材,银棺盖,三株杨梅前,四株荷树背,谁家找得到,繁华几十代”、“梅花桩前十八洞,洞中武比梅花桩”、“走路三千客,坑中几百人”。
    这些民谣都集中地叙述了这么一件事:相传明朝正统年间,宁德矿工起义领袖叶宗留的部下陈鉴湖(自称“陈定王”与沙县农民起义领袖邓茂七(史称“铲平王”在梅花山炼银期间,为了固守这“金山银谷”,为了防御进剿巡卒的袭击围歼,就向部下士兵和矿工们传授了“梅花桩”这套武艺,并带领他们在开炉炼银的十八洞周围坚持操练。“梅花桩”是用削尖的竹木埋在地上,每5根竹木埋成一朵梅花状,练者把两手交叉在胸前,并以马步姿势站立在尖桩上,往来练比武,掉下桩者便算输。然而,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兵士抵挡不住进剿的官军,战败失守后便退进井洞,因此后人就把此地称为“梅花十八洞”,也许这就是梅花山得名的原由吧?又说,陈鉴湖在出走之前,他铸了一口金棺材,并杀死了亲生女儿,把她装人金棺材,还投石作枕,埋葬在梅花山顶的油婆记山的北坡脚下的山凹里,此处当地人叫做“羊蹄石下”,并焚香祈告道“莫怪老父心残,驻守金银为重,待到山崩石烂,儿将再世生还。”
    如今,仍有张开两蹄的羊蹄石,也还有仰立的梅花形的虎掌岩屹立在山凹的凹颈处和凹壁上,三株杨梅树仍在迎风招展,只是不见那四株木荷。
    1960年,当地猎人官述寅曾在羊蹄石东北面溪坑(当地人称“炉坑水”捡到一个炼银的柑锅,又在大洋(旧称“寨背场”)看到一处炉址。1950年,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干部马永年在棋盘石下的矿坑捡到一块铅锌矿石;不久,他又在步云乡蛟潭马屋村铅山坑找到一块矿石,经连城县朱地铅锌矿厂化验,其矿石品位高达48%,其中合银量占3%。据说,附近的庙金山还有金矿和铜矿。目前,已发现及正开发的就有锰、铁、铅、锌、钨、煤、磁铁矿和水晶石等,其中锰矿储量占全省之冠。
    奇特的溪水
    梅花山素有“福建三江之源”的美称,故有”八闽母亲山”之称,其北坡水经沙溪河汇人闽江,从福州人海;东南坡水倾注九龙江,经漳州、龙海人海;西南坡水注人汀江,经广东韩江从广东潮州、汕头人海。在连城县曲溪乡黄胜地,而其中有一座海拔1100米东西走向的孤山,叫做“将军山”,山上有一处泉池,水从三个口子流出,分别注人本省的闽江、九龙江和汀江,最后经福州、漳州和潮州而人海,因此被称作“水流三州(江)顶”。
    而从梅花山核心区高山峡谷奔泻而来的两条清澈见底的溪流,在连城县营溪乡隔溪口桥下会口时,就产生了奇妙的景色:二水中分,右边是碧绿透底的鲜水,而左边却是乳白混浊的浑水,再
经过近百米溪流的缓慢交融,最后又复合为一溪碧流,不管早季与雨季,皆呈如此景色。然而,鲜水溪的水格外清冽甘甜,用它酿制的米酒特别的醇香,而即使同一品种的鱼,产于浑水溪中的鱼头味正,产于鲜水溪中的鱼头则微苦。
    “下蛋”的石头
    地处梅花山西坡的上杭县古田镇大源村,它的村外有一条山谷,四周的山坡上竹木葱笼,而谷底地层却时常涌出带有棱角的山峡,于是,就在山谷里形成了一条长约半公里、宽约数十米的石砾带,这条石砾带,都是由年代久远、布满苔醉、头尾全是黑褐色的块石堆积而成,然而中间一堆数百立方米的块石,却是近年来才涌出地面的,它们在绿色的山谷里泛着白光,蔚为奇观,民间流传着地下躲藏着乌龟的传说,村民们就把这种地质演变现象戏称为“乌龟下蛋”。
    罕见的怪物
    1982年秋,20多位专家教授到梅花山腹地进行了多学科考察,发现这是一座神奇的宝山,称它为“野生动物避难所”。除了已发现的华南虎、云豹、大小灵猫、苏门羚、毛冠鹿、白鹏鸟、彩臂金龟、金斑啄凤蝶等珍稀动物外,还有许多至今叫不出学名的珍禽异兽:
    戏鸟—小如拇指,平常看不到这种鸟,每当严冬雪天,则如一片彩云,停在村庄广场边上和树枝间,数十只上百只为一群,不停地抖翅飞舞,五颜六色,鸣声婉转。村民们把这种小鸟的出现视为吉祥之兆.
    土伦—似兔似鼠的“两不像”,重1至2公斤,深挖洞穴,以芦苇根和竹根为食,常钻进楠竹吃竹节,其味比兔肉更美。
    滚田猪—一种猪嘴巴、狗头、狐狸身躯、狗尾巴的“三不像”,重10多公斤,肉味香似狗肉。
    两头鸟—当地人又称它为“黄腰狐狸”,外貌似狐狸,3至4公斤,身躯毛黄色,头部和尾巴毛黑色,机敏、凶悍,常吃果子和鸡鸭,能咬杀吃掉比它大得多的黄璋以及猴子、毒蛇和老鹰,乃至捣毁蜂巢取食蜂蜜和蜂蛹。
    四脚蛇—长约20厘米,四脚爬行,头上长一束金黄色毛,身躯前半部为金黄色,后半部为青色。
    水牛魔—身躯似水牛,头部长一对梅花鹿角。
    寄生的奇观
    植物寄生现象是大自然创造的一种奇观,而这种奇观在梅花山俯拾皆是。
    地处梅花山南边、古田镇与步云乡交界的马头山寺的路口,有片杂树林,树林里有一棵细叶香树,径围3米,树高30米,而在树干的半腰处,却长有几株被称为兰花珍品的素心兰,每当花季,它们就开放着几朵金黄色的兰花;再住上几米还有几株兰花,也长得郁郁葱葱。在定慧塔的右侧,也有一棵不知名的古树,古树早已拦腰腐断,但在它的树中心却长出了一根碗口大的毛竹。此外,人们还在梅花山里发现了一棵已有500多年的大杉树,树心早已蛀空,但却在树洞中长出了3株大毛竹。
    人们在福坑村的山腰上发现,两株并肩的鹅掌揪树权间长着两株不知名的寄生树,而古老的沉水樟则浑身布满了寄生草,舒展着的枝干如一只只毛茸茸的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