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文物保护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福建上杭客家联谊会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上杭客家第八期

摘要:上杭客家第八期第219-223页

 

    廖花墓申报县“文保”单位纪实
    廖汉奎
    1998年春,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姓氏通书之三《中国廖氏通书》。该书扉页有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语:“廖氏之后将愈繁愈远,诗书礼乐悠悠不替矣!”还有南宋垂相文天祥语:“自唐到今,蛰蛰浩繁,美髦迭出,宗风远振,所居各得其所,传世无穷,且能以诗书为业,忠孝为家,自可搏鹏程于万里,驰骥于康庄,非廖氏子孙,其谁与?”
    该书第三章各宗源流中有一段文字引人注目:“廖花字实蕃,号循政,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封湖广参政大夫。……花世居延平府顺昌县下阳好(今南平市延平区峡阳镇),于公元960年迁居上杭县郭坊(今上杭县蓝溪镇觉坊村)为杭永始祖……批冯一娘,浩封夫人,花与冯一娘夫妇合葬上杭庐丰公路旁(今丰康村),癸山丁向,田鸡浮塘形”。看到这段文字记载,为证实其人其事,吾邀集了几位宗亲即到蓝溪镇觉坊村拜访宗祠长老,了解有关情况,并根据长老提供的信息与线索,到实地庐丰乡丰康村“田鸡浮塘”墓地拍照取证,掌握第一手资料。田鸡浮塘墓碑刻有“武威世祖宋参政花公实蕃之墓”等字样,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字迹不太清晰,而“宋参政”三字深刻醒目,经查《辞海》注为“宋时为参知政事之简称。元中书省设参政与左右垂同为副宰相”。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县境稀少的“千年古墓”,我们产生了申报该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动机。
    为申报“文保“单位,我们从各方面去创造条件,做好申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1998年春至2003年春,经过整整五年时间的联络(海内外宗亲)、商议(花公墓修葺)、酝酿(筹委会人选)等事宜,终于在2003年春经多方多次海内外宗亲协商后成立了“闽粤赣廖氏始祖花公墓园修缮筹委会”,以激发廖花裔孙追本溯源,敬祖睦亲,弘扬祖训,爱国怀乡之客家精神。2003年3月n日上午,在闽西上杭大酒店召开了筹委会成立大会,经与会人员悉心讨论,决定聘请顾问若干名(有泰国客属总会会长、廖氏宗亲总会会长廖梅林以及香港、台湾、澳门、深圳、广州、梅州、惠阳、河源、龙岩、上杭等地顾问巧名)。筹委会主任由粤赣湘边纵战友联谊会副会长、深圳大学教授、离休老干部廖远耿担任;常务副主任由梅州市党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廖金龙担任。另设7名副主任(其中有上杭的月泉、联璋、汉奎、道明)和18名委员(江联等各地代表),由伟民任秘书长、奕润任会计、焕华任出纳。
    筹委会成立后,首先打报告申请“廖花古墓”为县级文保单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以觉坊宗祠名义书面提出过申报“文保”诸事),接着,于2003年4月5日出版《花公园简报》创刊号(第1期),为申报“文保”而舆论先行,邮寄海内外广大廖氏宗亲。这期简报宣传内容主要有:廖氏渊源初考、闽粤赣花公始祖简介、花公裔孙播迁概况、关于重修花公墓的倡议书,古田廖氏宗祠古田会址等。半年后的10月1日出版《花公园简报》第2期
寄发海内外各地宗亲。这一期的主要篇目有:《敬告花公裔孙书》(重修“千年古墓”,为“百万裔孙”传承祖训,光前裕后,继往开来,捐资尽孝义举)、《廖氏祖训与堂联》(“惩不孝、厚守族、务积德、勤职业、尚节俭”等以及“武不屈文不惊须立丈夫志气;威可畏仪可象乃为君子规模”等),还有《廖仲恺简史》、《廖承志的童年》名人传略、各地宗亲简讯等。
    《花公园简报》的寄发作为客家“血缘文化”的传播,最能体现并继承“以人为本”的宗桃(家族传承的世系),最能表达并抒发国情、乡情、亲情,在人群中最有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因而在海内外宗亲中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许多宗亲来信来电询问有关“修墓”事宜并捐资出力,以表敬祖孝心。其中,感人至深的应为澳门的廖泽云宗亲。2005年8月中旬,永定廖连昌(修建委员会会长、廖泽云之叔)宗亲转来澳门闽西同乡总会永远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廖泽云宗亲于2005年8月10日写给中共上杭县委张斯良书记的信(复印件)。此信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表达写信人身在海外而惦记家乡的爱国怀乡之情;二是直言寻根渴祖、敬祖崇宗、修缮祖墓之情;三是向县领导提出两点请求:“现特函请贵县支持派员协商处理用地问题,同时批准该墓为县文物保护单位,以便争取更多海内外裔孙前来祭祖,对增进各地宗亲的友谊,交流各方信息,促进庐丰乡的经济繁荣发展均十分有利”。龙岩市人大副主任、中共上杭县委书记张斯良同志于8月21日作出批示:“请林增奎同志牵头妥处。”同年9月22日,澳门闽西同乡总会会长江金桐先生致信中共龙岩市委刘赐贵书记,请求帮忙审批“文保”单位和解决用地问题。刘书记于9月26日批示:“请斯良同志过问一下。”过了一个月,江金桐会长特派巫汉宏副会长来闽西专题调研,受到中共龙岩市委和上杭县委领导的亲自接见,在市委和县委统战部、侨联等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巫汉宏副会长一行亲临上杭庐丰“田鸡浮塘”墓地现场考察,并与当地党政领导座谈,交换意见,转达泽云先生的亲切问候与良好祝愿。
    同年11月26日,永定廖氏宗亲代表廖连昌,芳春,春炎等写信给上杭县人民政府赖继秋县长,信中表示衷心感谢县领导的关怀与支持,并提出两点请求:一是请督促县有关部门尽快审批廖花千年古墓为县级文保单位;二是请按文保单位有关规定征用土地,由廖氏宗亲补偿征地费用。
    根据龙岩市委和上杭县委领导的提示精神,县政协副主席、县委统战部长、县客联会常务副会长林增奎同志多次牵头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协调会议,商讨并制订贯彻实施意见,及时呈报市委、县委领导,还书面转告廖泽云先生。如2005年12月20日上午,由林增奎同志主持召开了有县政协、县侨联、文管会、客联会、土管局、庐丰乡和廖氏文化研究会等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议,经与会人员的认真商议,明确了相关的工作事项和职责要求:(一)将墓地范围扩大到400平方米;(二)庐丰乡、丰康村立即着手做好征地工作,并确定四至界址;(三)廖花墓由上杭廖氏文化研究会向县文管会申报“文保”单位,县博物馆具体指导业务工作;(四)县文管会抓紧制定相应的墓地修葺规划和管理方案,并采纳廖氏宗亲的合理化建议意见;(五)要求征地工作与文物申报工作同步进行,加快工作进展。
    为确保申报“文保”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抓紧修建廖花墓地。2006年3月26日,在永定县红叶宾馆召开了调整、充实陵墓修建人员会议(广东4人、江西2人、龙岩3人、永定8人、上杭1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成立了领导机构并进行分工,还初审了几种花公墓地的修建图纸,讨论了修建工程诸多事项。2006年3月31日上午,由上杭廖全隆电告永定宗亲“有关申报廖花墓地为县级文保单位,县、乡、村协商的五点意见:一,按永定廖氏宗亲的要求,墓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直5米,横12米,计60平方米;二,墓前征地(大丘田)计596平方米;三,机耕道边的烂泥田计295平方米一起列入征地范围,合计951.7平方米;四,机耕道不计面积,修建时修至上坡处;五,原计划征地400平方米,现另加551.7平方米,三日内先付征地费5万元(另4万余元待手续办好后付清)。”2006年4月3日上午,由甲方(上杭县庐丰舍族乡人民政府)与乙方(庐丰舍族乡丰康村第二村民组)签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廖花墓园”征地协议》(详见《征地协议书》),有28户村民在《征地协议书》上签名认定“征地面积为文物保护范围”。2006年6月22日上午,县政协、县客联会、侨联、庐丰乡、丰康村等有关领导与负责人在庐丰乡开会,协商做好墓地第一期工程事宜并安排了具体施工方案。2006年7月2日至3日,在上杭广场大酒店召开陵墓修建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代表联席会议,决定7月4日举行墓地修建动工,接着进行施工,按征地范围砌好墓地围墙,并准备于8月5日至6日在上杭召开修建委员扩大会议,将组织与会人员到“田鸡浮塘”墓地察看,商议第二期工程事宜及出版、发行第三期《花公园简报》(突出“田鸡浮塘”的历史沿革、民间传说、文物价值等内容),为申报“廖花千年古墓”为“县级文保单位”而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审批。在上级党政的关怀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近几年海内外廖氏宗亲的积极努力,千年古墓现已修复如故,今日在客家祖地重放异彩。2007年n月上旬,经专题会议研究后报上杭县人民政府审批,现已将“中华廖氏花公陵墓”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将激励海内外广大乡亲弘扬敬祖仰宗、爱国爱乡之客家精神,从而促进客家祖居地上杭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