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第三章 宗族的功能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第三章

宗族的功能

客家宗族的功能,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族内功能,即要维持宗族的生存和发展,保证其稳定性和有序性;二是族外功能,就是保证宗族作为一个整体,同外界进行联系和交流。它又可分解为:祭祖功能、司法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保护功能等。

第一节    祭祖功能

古代汉人深信:灵魂不灭。人死,肉体归土,灵魂化作一缕轻烟,飘向幽冥世界而永存。

祖先崇拜是灵魂崇拜的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受血缘观念支配的宗教行为。祭祀祖先就是将祖先崇拜的观念付诸实践,是汉民族古老的传统习俗。宋元以后,宗族组织中祠堂、族田的兴起和完善,为宗族的祭祖活动提供了制度化的场所和坚实的经济基础,使得传统的祭祖活动更趋规范化和实用化,祭祖活动的社会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客家人是南迁而来的中原汉民,有着中原文明的浓厚气息和尊祖敬宗的传统观念,外族的南侵迫使他们不断地南迁,远离了“郡望”所出的中原故土。迁徙途中的艰难困厄,定居时争夺立足之地的拼搏,强化了客家人同’祖共宗、血脉相连的血缘关系,形成强大的宗族内聚力。祖先,作为宗族的保护神,成为维护其血缘联系的纽带,更巩固了客家人尊祖敬宗的意识。客家人祭祀祖先的方式,主要有祖先牌位祭祀和墓坟祭祀两大类。

祖先牌位,客家人称为“家神牌”或“阿公阿婆牌”。祖先牌位祭祀,是一种拟制化的宗教行为。客家民居土楼的正厅(),都奉祀高、曾、祖、考四代近亲的祖先牌位,对祖先进行家祭。家祭一般在年节或某公的忌日进行。家祭的举行,体现家庭的血缘关系,具有浓厚的感情因素。一般设祭的子孙,与父、祖共同生活过,养育之恩难以忘怀,家祭寄托着他们的深切哀思和追念。在汀州客家人家中的厅堂正中,大多挂着大红的祖宗牌位的轴卷,轴卷中央竖写“某氏历代一脉宗亲牌位”,左右两边分别写着“左昭”、“右穆”,详列祖考姚,轴卷上方横书家族的“郡望”堂号。每逢年节,都要摆上三牲供品,点上香烛,在天井里燃放鞭炮,随后全家人按辈份大小轮流跪拜,面对这幅轴卷进行“家祭”。大年初一,客家人开门求吉之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祭拜先祖。族人在厅堂上张挂布筛,把祖先遗像一排排挂出来,由房中长辈率全房子孙在居房的正堂上祭拜。这种家祭古风,在其他地区已不多见了,但却风行客家社区,形成颇具特色的祭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