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客家与台湾的文化传承
台湾与福建隔海相望。早在更新世最后一次冰河时期,海水降落,台湾与中国大陆连成一体,便有着密切的地缘关系。
早在三国时期,大陆的汉民族就陆续有人飘洋过海来到台湾,及至五代迫宋,中原板荡,狼烟翻滚,战火熊熊,北方人民遭受战争浩劫,大举南迁。李白在《为宋中垂请郡金陵表》称: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明末,福建大量移民到台湾拓垦,之后留居台湾肇基立业。据庄为现、王连茂著闽台关系祖谱资料篇代序言:“大陆大量迁台是明末开始的,到清初达高潮,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全台居民户数已达241217户,男女大小总计2003861口,比之清初已增百倍。清末已超过300万人,其中以漳、泉为多,约占十分之六七,粤籍次之,多为惠嘉之民,其来较晚,故曰客人。”据宁化客家研究学会会长刘善群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始准复界,沿海20余年的荒废,清廷招致农民垦殖,江西、福建、广东客家人相率而至,或迁沿海,或迁香港,或迁台湾,织成台湾与大陆亲密的血缘。故台湾居民之食、衣、住、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社会组织、戏曲文化莫不与中国大陆相同。其实,台湾与大陆已同为一体,而文化紧密相联是无法分离的。1994年12月,广东省梅州市召开的世界客属第十二次恳亲大会举办的客家人口称:台湾省19个县市有客家人约460万人。这些客家人大多是明清之际为趋安避乱迁人台湾的,而后在此繁衍生息,绵延至今。
台湾住民,据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之台湾省通志稿称:“原住民族群包括泰雅、赛夏、布农、邹、鲁凯、排湾、卑南、阿美、雅美等九族,”“台湾土著及高山族的先民就是古代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古越人的一支。”“自春秋晚期至秦汉之际,高山族先民从大陆曾先后迁至台湾。南部、东部各族可能是秦始皇打败百越之后,沿海到台湾。”据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编》称:“台湾居民,则三分之一为属于清康乾年间自广东所迁往的客家人。”陈运栋著《客家人》认为:“客家人东移台湾根据早期有关文献及近代资料记载,差不多都在康熙二十年代以后的事。”叶智彰《客家人在云南》又称:“当时偷渡来台湾的客家人,除粤东三州府属外,并之有福建府属的客家人。”这些客家人或赴台开垦拓荒,或经贸往来,或文化交往而滞留台湾,而后与当地人彼此通婚,其所生子女遍布台岛。郑成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后,大多汉人随国姓爷涌人台湾,而以男性居多,其‘中不乏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