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三明客家源流历史探因
何谓客家?中国史学界历来认为,从中原南迁的汉人在南方定居之后称客家。(辞海》称:“相传西晋永嘉年间(4世纪初),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以及南宋,又大批过江南下至赣南以及粤东、粤北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以后逐相沿袭而成为当地汉人的自称。”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称:“客家为汉族里头的一个支派,‘客家’是‘客而家焉’的意思,顾名思义,当知其非中国南部固有的民系。”罗氏《客家源流考》又称:“‘客家’是中华民族里的精华,可说是中华民族里的一支。”继而又称:“客家是中国民族里的一支,他们的先民就是因为受了边疆部族侵扰的影响,才逐渐自中原层(辗)转迁到南方的。”广东学者房学嘉在《客家源流探奥》中,更进一步阐发:“即客家人并不是中原移民,他既不完全是蛮,也不完全是汉,而是由古越族后裔与秦统一中国以来,来自中国北部及中部的中原流人,互相混合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房学嘉先生对客家的界定,许多学者持以异议,笔者也不敢苟同。如何界定“客家”尚待继续探讨。
客家作为一支民系,已被众多学者认同。本文试图探讨三明境域的客家源流。
一、大批中原汉人的迁人,增加闽西北县级建置,是形成三明客家聚居地的重要原因。
三明设市之前,三明政区所辖,除大田一度属永春州、厦门道之外,唐之后,都是分别由延平府和汀州府管辖。解放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变更,才形成如今统辖九县二区的市管格局。依个人之见,除尤溪外,宁化、清流、明溪、将乐、泰宁、建宁、沙县、永安、三元、梅列均为客家县。以前,由于人们对客家概念陌生,身居客地,却不知自己是客家人。重要的是,历代统治者对客家人肆意歧视压迫,使客家人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受到严重创伤和迫害。其次,由于客家人聚居地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生活窘迫,被人瞧不起,不承认自己是客家人。
将乐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分会稽郡置建安郡,析建安县之校乡始设将乐县,因水来自将溪,东越王乐野宫在是,又以是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故得名将乐。宋祥兴二年(1279年)17941户,403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