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第二章 沉重而蹒跚的脚步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第二章 沉重而蹒跚的脚步

 

第一节 狼烟四起,有世外桃源

 

如果说西晋永嘉之后的"中原板荡,衣冠南渡"对闽西地区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那么,唐末五代中原大地的狼烟四起而导致的北方汉族移民第二次大规模南徙对闽西地区所产生的影响则不能低估。这是因为,闽西地区在唐代已经置汀州和长汀、黄连等县,中原政权已经对这里实行了有效的统治,中原地区的任何动荡无疑将牵动这一地区的神经。唐天宝十四年(755)冬,一场根本动摇盛唐政局、影响深远的安史之乱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率领的叛军横扫华北,直指长安,唐明皇君臣仓皇逃出长安,向南抵马鬼坡。八年的激战,给全国人口最密集的中原地区带来极为惨重的战争破坏。河北一带首当其冲,"农桑井邑,靡获安居,骨肉室家,不能相保";①东都洛阳以东至徐州一带更是惨烈,"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徽内,不满千户,井邑棒棘,豺狼所啤";②沛河沿岸,也是"百姓凋废,地阔人稀";(块中地区,则是"间井萧然,百不存一"。④中原人民在战争的驱迫下,于是纷纷向南方相对平和安宁的地域奔逃。黄巢大起义爆发于唐乾符元年(874),此前,唐王朝政治已十分腐败,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已分别于咸通元年(859)和咸通九年(8.)爆发了仇甫领导的浙东农民大起义及庞勋领导的徐泅士兵大哗变。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正是唐末各种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故其规模之大、响应者之众都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起义。这次起义因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而被史家称为“流寇式”起义,前后历经10年,足迹遍布河南、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安徽、山西、陕西、山东等n个省份。并两度转战江南,攻占福州、广州、桂州、潭州、潜州、江陵等地。但其中活动时间最长、往返最为频繁的是黄淮流域,故河南、安徽一带遭受战祸蹂瞒最为严重。据史载,“仙芝愈肆猖狂,屠陷五六州,疮痰数千里”。①,’(黄巢)及悉攻陈州,营于城北百里,为宫胭之制,日八仙营,于是自唐、邓、许、汝、孟、洛、郑、注、曹、淮、充数十州,毕催其毒”。②江南部分地区所受侵扰也甚,“东南州府遭贼之处,农桑失业、耕种不时。就中广州、荆州、湖南,盗贼留驻,人户逃亡,伤夷最甚”。③唐王朝为镇压这次起义,调集了大量军队沿途围追堵截,也是烧、杀、抢无所不用其极,官匪扰民,陷民于水火,如出一辙。如《新五代史》所载,‘,(中和三年)十一月,()浚及()克用战于阴地,浚军三战三败……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因此,“自怀、孟、晋、绛数百里间,州无刺史,县无长令,田无麦禾,邑无烟者将十年”。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