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第三章 客家民系形成于闽西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第三章 客家民系形成于闽西

 

第一节    客家民系形成的条件

 

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和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其中有很多是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外因可以提供一定的条件,内因才能起决定性作用。汉民族南方各民系的形成也一样,有诸多非常复杂的原因。其中汉民族的大规模南迁为汉民族南方各民系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民族人口构成要素以及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而各民系形成地域的环境和人文形态诸方面状况则是各民系形成的必要的特色要素。换句话说,对于某一南方汉族民系的形成来说,汉人南迁是外因,而某一地域的环境和人文形态诸方面状况则是内因。这是因为,某一民族的大规模迁徙,到达新的地域定居以后,并非一定产生新的民系。例如,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奔蜀,平民百姓也南下人川,高适说:“比日关中米贵,而衣冠士庶,颇亦出(长安)城,山南剑南,道路相望,村坊高肆,与蜀人杂居”①。可见当时人川与蜀人杂居者为数众多。虽然玄宗回长安时,随从及百姓返回关中者不少,但仍有像杜甫之子宗文、宗武一样留在蜀地者,此后人川者也还络绎不绝。至大中元年(847),剑南西川有户口百万,兵十五万,较天宝户口约增加70%,但是,四川却一直没有形成汉民族的特殊支系。

汉民族吴民系的形成的原因除了北方汉人多次大规模南迁到达长江下游沿岸定居,使汉民族人口数量在该地区达到一定规模这个重要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该地区的特定环境和人文形态因素使然。同样,汉民族湘民系、赣民系的形成也是由于汉人南迁、湘赣地区的特定环境和人文形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汉民族最年轻、最有特色的民系,客家民系的形成自然也离不开前述各民系形成的各种因素,但只要深人分析各种因素,我们却能发现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