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第九章 闽西对中国近代史的贡献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第九章 闽西对中国近代史的贡献

 

第一节   客家精神的特质及其升华

 

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艰辛的迁移史、拓荒史、奋斗史、血泪史,自西晋南迁以来,历千百年漫长岁月,铸成了不朽的客家精神,并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扬光大。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史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客家人写的,没有客家人的参与,中国近代史要逊色黯淡得多。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不有客家人艰苦奋斗的足迹。客家人不断迁移,从北方到南方,从南方到南洋,再转迁欧日美澳等国家和地区,据英国BBC国家电视台估计,全球客家人约1.2亿人①,形成了"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的煌煌族群。

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靠的是千百年来积淀的客家精神的支撑,并由此转化成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支特殊的民系。什么是客家精神?客家学界多有说法:

爱国侨领、南洋客属总会和香港崇正总会的创始人之一胡文虎先生,在香港崇正总会三十周年纪念特刊序文中指出,客家传统精神有四:"一,刻苦耐劳的精神。盖我先民方丧乱南迁,华路蓝缕,毫无凭藉,苟非有强健体魄,刻苦精神,则不能生存发展。故刻苦耐劳美德,遂成遗传习性,不分男女贫富,无不勤劳操作,其鲜安坐而食。二,刚强弘毅之精神。我先民既远离故土,杂居于其他先住居民之中,偏处僻阻之区,时虞意外侵迫,不能不藉腕力以自卫,故风俗自昔即多习武角艺,惟处世谦和,而守义勇往。男富强毅弘深之气,坚忍不屈;女无缠足怯弱之习,健美有加。三,动勤创业之精神。我客家人士,既以故土晓确,养成勤劳善思,英迈创业精神。又以妇女能躬操耕作,主持家计,使男子无内顾之忧,致力远略。故数百年前即能冒风涛,涉巨浪,远赴南洋各地,从事垦辟大业,创立今日我客属人士之伟大基础者,实出于此。四,团结奋斗之精神。我先民以世事多艰,强锻炼体魄,增益技能,尚感独立支持之不易,不能不力谋团结,合群奋斗,克服环境困难,积久成风,无论安处祖园,抑侨异域,苟遇本属人士,必声应气求,团结一致,内而互助提携,外而抗拒外侮。苟化此精神而光大之。其有裨于我中华民族之发展者正无穷也。’,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