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客家称谓的由来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客家称谓的由来

 

作为汉民族一支重要而特殊民系的称谓,“客家”一词究竟因何而来并为人们普遍习惯于如此接受?这可以说是客家研究者颇为困惑并众说纷纭的重要问题。至今为止,对它加以研究并提出鲜明的观点,见诸文字者至少不下十种。但是,这些研究多从词义或音韵方面给予阐释和论证,很难给人以满意的结论甚至犯有明显的错误。下面,我们不妨先介绍几种较有代表性或比较新颖的观点,并对它们的错误加以剖析。一、“客户说”。这是由罗香林先生所提出的观点。他在《客家研究导论》与《客家源流考》中,不仅借助北宋时期广东梅州“客户”骤增的史料,以论证当时当地客家人口增长的情况,而且在理论上还具体阐述了这种观点:

“至于客家名称的由来,则在五胡乱华中原人民辗转南徙的时候,已有‘给客制度’。《南齐书·州郡制》:‘南衷州,镇广陵。时为百姓遭难,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元帝大兴四年,诏以流民失籍,使条名上有司,为给制度’。可知‘客家’的‘客’,是沿袭晋元帝诏书所定的。其后到了唐宋,政府薄籍,乃有‘客户’的专称。’,①

由于罗香林先生是公认的客家研究大师,因而这一观点影响巨大,以致于现在大多数较有影响的有关著述,甚至连闽西和粤东客家地区中学生所使用的乡土历史教材,都遵从这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