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唐末至北宋的客家迁徙
研究客家源流,不能不重视客家先民在中国唐朝末年(简称唐末)至北宋时期南迁的历史。这不仅因为它是整个客家源流史中继东晋末年“司豫流人”迁离中原而揭开客家史序幕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客家南迁运动,并且其结果还催生了华夏民族中一个独特的民系—客家族群的形成。仅以这段时期的客家源流而言,其流寓于以后成为客家基本住地—闽粤赣边的北方汉民,比之上一历史时期不仅移民的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移民的数量也更加庞大。据统计:今日客家姓氏中有一半“是在唐末至宋初迁人闽粤赣边区的”。①然而,以往却有不少客家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汉人南迁的时间和动因是唐末黄巢暴动,并且还普遍以葛藤村的传说认为黄巢曾用兵于闽西宁化。这些说法其实与史实不甚相符。如果真的仅仅如此,那么在唐末以来绝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移民流人闽粤赣边区。事实上这一历史时期汉人移民向闽粤赣边大量流入,其时间与动因除唐末黄巢起义而使大半个中国处于战火之中外,还有五代各地割据势力的纷争与残杀,和北宋软弱国力与消极政治所带来的社会混乱,另外,闽粤赣边区特别是闽西和粤东在唐末至北宋相对安定与人烟稀少,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