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三江文化的时空差异 ----客家文化的时序性与区域性引论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三江文化的时空差异

——客家文化的时序性与区域性引论

 

李逢蕊

 

一、前

 

要么将整个客家民系的文化笼统而模糊地概括为几点“特质”;要么以广东特别是粤东的客家人文作为整个客家民系的文化的代表,这可以说是以往客家问题研究者研究客家文化时所常用甚至是最基本的两种模式。这样得出的结论无疑会给人以肤浅或以偏概全的遗憾。因而在客家学研究风潮席卷全球的近年,便有不少对客家历史作过较深人研究和对客家区域现状进行过比较广泛调查的同仁,以及长期生活并熟悉非粤东地区的别地客区的客家问题研究者,对这些成果都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怀疑甚至有较大分歧的意见。这种学术状况是可以理解也合乎情理的,因为客家民系的历史是渐进甚至在早期是有明显的独立阶段性的,而客家民系的流布又非常广泛和分散,并且在其各个流布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尽相同,这种复杂而多样的时空差异.必然会使各地客家文化有某些不同的特质及其表现。而以往客家问题研究者由于受时代、人力与物力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对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庞大而复杂的研究对象难免表现出有些力不从心,也就同样不足为怪了。

就闽粤赣边区而言,这块连成一体的区域中,不仅居住的几乎都是客家人,而且全世界纯客家县市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集中在这里,尤其是客家民系的萌芽、形成及壮大都离不开这个广阔的空间,因此,对这个地域的文化进行重点而集中的研究,对于解剖和认识客家文化是最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然而,以往客家问题研究者除对其称之“客家大本营”、“客家聚居地”,以及都把当地人文总体冠以“勤劳俭朴”、“崇尚礼仪”、“开拓进取”等几条褒意的“特征”外,另就是以某一片区为正宗或标准去衡量以至排斥别地。其中特别是后者,至今仍有愈演愈烈之势,如不少人在著述中仅承认赣南一部分县市是纯客家县市,并且声称粤东是客家的唯一大本营;而江西不少学者却极力主张赣南才是客家民系的摇篮和中心……这些研究成果,不少乍一看似乎都有一定的根据,但从客家历史及其文化进行宏观与整体上思考,则不难悟出许多都是欠全面也不客观的.所以如此,除因为有的同仁明显带有狭隘的地方区域观念以外,最根本还在于对客家民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各地客家所在的自然环境没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也就是说,对客家文化的时空背景缺乏必要的考虑。我们知道:客家民系是一个经历上千年甚至更长时间自中原而往南方乃至海外迁徙的汉民族支系,并且当客家先民迁抵赣南之始,其迁徙形态就主要分为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或间隔地“流动式迁徙”与“蛙跳式迁徙”两类,这种迁徙形态必然会使因迁徙时间和徙居空间不同的各客家族群的个体文化之间有所差异。因此,要全面和客观地认识客家文化,绝不能采取“一刀切”或以偏概全的简单做法,而必须先从微观上就各地客家的文化认识开始,并且以此进行比较而认识它们之间的异同,然后才有可能综合和概括出客家文化的总体特征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