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从语言视角看客家民系的形成及其文化风貌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从语言视角看客家民系的形成

及其文化风貌

 

罗美珍

 

客家民系何时形成,史学家有不同的意见。语言是一个民族或民族支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语言的发展和居民的迁徙、宗教迷言、生产活动、阶级斗争、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呼应关系。语言的材料如与社会历史互相印证,则更能说明现象的本质.故本文试图从语言视角来观察客家民系的形成及其文化风貌.

 

客家方言的形成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也是一种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方言的形成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词汇上与共同语之间有差异.客家方言何时从中原汉祖语演化而来,这个形成时代如能确定,客家民系形成的时期也就迎刃而解了.下面我从语音和词汇两方面来

探讨这一问题。

一、语音:

“我国传统音韵学研究古汉语的语音时.依据的是古人作诗押韵的谐声字,因而所研究的是文学语言,即所谓的雅言,而不是百姓的口头用语。文学语言是一种比较规范、统一的书面语。口语则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会因地而异.方言就是在这种与雅言并存的口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古时研究方言的书籍十分有限.现在我们只能将现代客家话所具有的共同语音特点①和古时建立在文学语言基础上的韵书相比较来考察问题。

研究汉语史音韵学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1、上古时期:包括周秦(公元前1113世纪)和两汉(公元前2世纪一公元后2世纪)。这一时期依据的著作主要是周奉的《诗经》、《楚辞》、《老子》、《易象传》和东、西汉的《辞斌乐府》、《说文》、《释名)、《方言)等。

2、中古时期:包括隋、唐、宋三个朝代(公元713世纪),依据的著作主要是《切韵》、《唐韵》.

3、近代和现代时期:近代指明、清(公元1419世纪),现代指鸦片战争以后(1840),依据的著作主要是《中原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