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陈世松
来源:
摘要:
传承与擅变:客家区域文化研究的主题
—以成都东山客家地区流行的猫公牌为例
陈世松
自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问世以来,客家研究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随着研究的深人,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新的课题。例如:什么是客家文化?同样的客家文化事象,在不同地域有无差别?客家大本营的客家文化与移民定居地的客家文化究竟有何异同与联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①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涉及到客家文化本质。回答这些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文献,必须与田野调查结合起来;必须开展跨地区的客家文化整合研究,强调把客家原乡与移居地对照起来进行深度的对比研究。②本文试以流行于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区的一种民俗文化事象—猫公牌为例,通过对它构成、玩法、生产、经营状况的调查,以及对蕴含在其中文化意义的解读,谈谈客家区域文化研究中的主题—传承与擅变问题。
一、五花八门的四川纸牌
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从1999年冬开始,组织相关学者对成都近郊东山客家方言区的历史与现状开展调查。当我们深人到一些客家乡镇了解情况时,总会在村头小店茶铺里,见到人们聚在一起,玩一种名叫猫公牌的纸牌。为了确定此种纸牌的独特价值,首先必须把四川地区流行的纸牌种类弄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