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潘朝阳
来源:
摘要:
台湾客籍作家钟理和的
人道主义思想初探
潘朝阳
一、台湾客家人文学家
学者朱双一说到台湾的客家人所占的人口比重虽少,但是在台湾新文学史上,却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日据时期的吴浊流、龙瑛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林海音、钟理和、钟肇政、林钟隆,乡土文学时代的李乔、黄娟、林柏燕、钟铁民、谢霜天,年轻一代的彭瑞金、冯辉岳、雪眸、小野、吴锦发、刘还月、蓝博洲,以及现代诗人詹冰、曾贵海、陈宁贵、黄恒秋、利玉芳、张芳慈等,都是客家人。如果再加上“福佬客”的赖和( 日据时代)以及宋泽莱(当代)以及被称为“外省客”的杨子、周伯乃和海外来台的李永平、温瑞安等,可说阵容甚胜,人才辈出①。
朱氏提到客家人从中原南迁,其新定居的地区多属山地,所以生产方式主要是垦田农作,其文化依旧保持着农耕文明的本色,而农耕文明使客家人发展出三种基本特质,即:“质朴无华的风格”、“务实避虚的精神”、“反本追远的气质”,客家文学自然也就反映出客家文化的这三项特质①。
由于这样的特质,客家人的男女均能表现勤奋刻苦、不轻言屈服的气骨精神,当然也因为这样的特质,于是“‘对于客家人来说,现实生活中压倒一切的急务,不是个体的创造性生存斗争和悲剧式人生冒险,而是家族全体成员对先人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记忆、保存和延续”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