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永定烟业与土楼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江太新 苏金玉

来源:

摘要:

永定烟业与土楼

 

江太新 苏金玉

 

一、建造土楼经济来源

 

永定、南靖、平和、龙岩适中等县区,是福建省土楼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又以永定为最。永定全县22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1882个主要以自然村落为单位的土楼群体,其中有圆楼300余座。①这些土楼由于构造新颖、规模宏大、精致、文化内涵丰厚,受到国内外建筑学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旅游界的巨大兴趣。

永定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人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福建比较著名的山区之一。又称:全邑山田五倍于平野,层累十余级不盈一亩,农者艰于得耕。田之高燥者多瘾,岁只一收,田之卑湿者多肥,岁可两收。第土薄水浅,无以备旱。故旬日不雨,则农人争水矣,二十日不雨,则迎神祷雨矣。②这个多丘陵山地,农耕条件并不优越,矿产资源又贫乏的地方,这些客家人依靠什么条件,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的土楼群呢?除了当地具有丰富勃土、木材、竹子资源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持续的、数量巨大的资金投人。这些资金有部分来自官员,他们进人仕途以后,发家致富,把钱寄回老家买田置屋;也有华侨发财以后,在老家投资建房;也有竹子资源丰富地方,设厂造纸,赚钱发家,做起大楼。但这些都是个别的,不是关键所在,对永定土楼建设具有长久影响的因素是:烟草种植业和制烟业的持续发展,以及烟行(店、铺)长期繁荣、兴盛。据《永定土楼志·初稿》:“从明代至清代及至民国,外出经营‘条丝’烟业者很多,操纵长江中下游的金融,竟达三四百年之久。这样一大部分经营者(包括本地烟刀商、烟刀石生产者)大发其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