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黄 挺
来源:
摘要:
清代潮州的闽西商人
以《汀龙会馆志》为中心的一项研究
黄 挺
一、背景
在清代,闽西的汀州、龙岩与粤东的潮州接壤。联结两地的交通运输干线是千里韩江。韩江的上游分汀江和梅江两支。汀江(郸江)发源于福建长汀和宁化两县交界处,流经长汀、上杭、永定,入广东大埔境内,与梅江在大埔三河坝汇合,流向潮州。
汀州府作为韩江、赣江、闽江、九龙江的分水岭和发源地,在清代以前,水路交通已经十分发达:从大埔石上埠溯汀江而上,经过上杭县,可以到达汀州郡城长汀,再西行50里陆路,
就是位于贡水上游的古城寨;长汀比邻的清流、宁化、归化、连城四县,都可以由清溪经过永安、延平(今福建南平)到达福州;石窟溪从武平上行,可接贡水之源羊角水,换船下会昌抵达江西;在永定县有小船可通漳州。①
明清时期,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推动和本身经济开发程度的提高,韩江流域形成了以潮、梅、汀三州为中心,辐射到漳、惠、赣、抚数州的经济区。由于汀州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当明代这一个经济区形成的时候,便成为区域贸易中心。①汀州、龙岩一带山区,盛产苗竹,是造纸的上乘原料。汀州自宋初已开始造纸。明代中期,流民不断移居山高谷荒的闽西地区,开垦山林。嘉靖年间,在会昌、汀州交界的“覆鼎山白叶坂之麓,俱有山田,询知土人,半系贼人,半系窝主物业……外郡流移之人耕种”②。汀州造纸业也开始进人鼎盛期。